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向量网标识体系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14 13:03

  本文关键词:向量网标识体系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这使移动性支持问题成为目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热点。传统因特网难以支持移动性本质上是由IP网的体系架构造成的,其根源是IP网传输层和网络层的紧密耦合以及IP地址的双重功能——身份标识、位置标识。所以解决移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的分离。向量网的提出是为了探索解决现有通信网络存在问题的方法,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地址扩展、保证QoS等。最重要的是,向量网引入了向量地址的概念,这种高效的交换标识可以方便我们实现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的分离。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然后基于向量网理论,给出一种向量网三标识方案,对三标识间的映射和解析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基于目前IP网仍然是主流网络,本文设计了一种等效向量交换机,来实现IP网和向量网的融合,使得向量网能够平滑过渡。本文借助以太网承载IP子网的方式,用以太网承载向量网,使得以太网LAN成为向量网的组成部分。在本方法中,LAN被封装成一个逻辑上的等效交换机,其功能等效于交换机,能够实现地址解析、向量交换、寻由等功能。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利用VMware workstation建立自定义的虚拟网络,在虚拟机上部署程序,进行向量交换和三标识分离仿真实验。
【关键词】:向量网 身份标识 位置标识 向量交换机 向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5.0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体系架构研究现状12-15
  • 1.2.1 HIP协议13
  • 1.2.2 LISP协议13
  • 1.2.3 i3体系13-14
  • 1.2.4 SHIM6协议14
  • 1.2.5 一体化网络结构14-15
  • 1.2.6 向量网体系结构15
  • 1.3 研究重点和工作15-16
  • 1.4 论文组织结构16-17
  • 2 向量网概述17-28
  • 2.1 IP网和向量网体系架构17-19
  • 2.1.1 IP网体系结构17-18
  • 2.1.2 向量网体系结构18-19
  • 2.2 向量地址编码19-22
  • 2.2.1 向量地址编码实例19-21
  • 2.2.2 向量地址特点与优势21-22
  • 2.3 向量网等效交换机概念22-27
  • 2.3.1 ARP协议22-23
  • 2.3.2 VNARP协议23-25
  • 2.3.3 网络融合设计25-27
  • 2.4 小结27-28
  • 3 向量网三标识分离方案28-38
  • 3.1 向量网三标识定义28-30
  • 3.1.1 身份标识28
  • 3.1.2 位置标识28-30
  • 3.1.3 路径标识30
  • 3.2 三标识间的映射及解析30-36
  • 3.2.1 映射关系31-32
  • 3.2.2 呼叫过程32-33
  • 3.2.3 路由过程33-36
  • 3.3 支持移动性功能36-37
  • 3.4 小结37-38
  • 4 等效交换机设计38-53
  • 4.1 地址解析协议的设计38-44
  • 4.1.1 信令包设计38-39
  • 4.1.2 终端节点数据结构定义39-41
  • 4.1.3 地址解析的过程和算法实现41-42
  • 4.1.4 地址解析协议表项的维护42-44
  • 4.2 等效交换机的三标识分离44-46
  • 4.2.1 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定义44
  • 4.2.2 洪泛包格式44-46
  • 4.2.3 洪泛过程流程图46
  • 4.3 向量交换46-52
  • 4.3.1 向量包格式46-48
  • 4.3.2 向量包头分析48-49
  • 4.3.3 向量数据包转发过程49-50
  • 4.3.4 向量数据包转发代码实现50-52
  • 4.4 小结52-53
  • 5 三标识分离和数据转发仿真53-62
  • 5.1 实验环境53-55
  • 5.1.1 VMware Workstation简介53
  • 5.1.2 实验环境搭建53-55
  • 5.2 实验测试55-60
  • 5.2.1 内核模块简介55-56
  • 5.2.2 等效交换机测试结果56-59
  • 5.2.3 三标识解析实验测试59-60
  • 5.3 小结60-62
  • 6 总结62-63
  • 参考文献63-6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6-68
  • 学位论文数据集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咏;;移动自组网地址配置问题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6年10期

2 裴志利,邱晓丹,张智丰;对动态IP地址进行捕获和应用的一般方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风帆;;交换机的FDB地址[J];网络与信息;2009年06期

4 杜振华;齐建东;解冲锋;吴燕;;下一代互联网IPv6客户业务地址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9年S1期

5 蒋友;罗惠琼;;二层交换机中MAC地址的学习、查找和老化方法[J];软件导刊;2005年20期

6 刘化召;;IBSS地址标准化实现策略[J];电信技术;2007年07期

7 喻勇;;地址与资源匹配模式的探讨[J];江苏通信;2010年06期

8 虞军伟;浅谈IPv6地址的无状态自动发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24期

9 ;MSN中的错误地址如何删除?[J];计算机与网络;2007年14期

10 靳慧云,谭建伟,苏博;互联网中IP地址的追查和确认[J];警察技术;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莉;朱秀丽;朱雪征;;地址与地址标准化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宗宏亮;;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系统应用分析[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秀清;于祯;;应用DSP的扩展地址处理中断的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孙琼;解冲锋;冯明;;下一代互联网轻量级过渡技术及应用[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安宁;;IP地址盗用接口的快速定位模型[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淼;吕雅娟;苏劲松;李贤华;;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中文地址翻译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7 周佳庆;李晓燕;陈珂;胡天磊;陈刚;;一种自学习的中文地址判重算法[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曦;帮你了解邮政基础地址库[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常德局地址库喜迎第一单[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翌;“团购”IPv6[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N];人民邮电;2005年

5 河北 吴培森;巧取IP地址信息[N];电脑报;2003年

6 安徽 高飞;网络沟通的桥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小渔;MSN中的错误地址如何删除[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8 汪敏;谈IP地址自动修改的 功能移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9 汉风唐韵;用MAC地址拴住“你”[N];电脑报;2005年

10 郑木昌;如何提高名址匹配率[N];中国邮政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屠晓;英文地址图像识别与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浩江;ARP欺骗的侦测及防御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窦凤虎;移动网络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汪禺;杭州下沙公安分局入户访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震宇;IPv6技术应用及Windows平台下的通信测试[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5 胡阳;向量网标识体系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姚心宇;中文地址识别系统中的地址表达与匹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卫娜;IPv6节点地址的分配模式研究与管理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陈鹏;BSS标准地址系统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简荣杰;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地址标准化模型的建立[D];云南大学;2015年

10 钟玲;基于字典驱动的小样本中文邮政地址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向量网标识体系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65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