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雾计算的接入网络和定位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7 00:34
物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它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通信场景中,通过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无缝连接的异构智能设备网络,物联网可以建立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然而,随着物联网系统的扩展和来自网络边缘的海量终端和数据接入网络,传统的云计算架构已无法满足物联网应用对数据存储、数据计算以及网络控制的各类需求。雾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范式,弥补了云计算在物联网场景下的不足。它基于传统云架构和终端设备能力,将云计算的各类服务扩展到网络边缘,以便更好地支持与位置相关、大规模分布和对时延敏感的应用,因为时延、能耗和位置信息等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了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而海量的终端设备接入和频繁的计算请求也会给基于雾计算的接入过程和计算卸载带来诸多挑战。同时,获取物体位置信息也是车联网、灾害监控和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解决雾接入网络以及雾环境中的定位问题,改善网络性能指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雾计算通信网络中的无线接入过程、计算卸载过程和定位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当前的雾无线接入网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联合时延的接入优化方法和基于终端能耗的雾云协作计算卸载方法...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雾计算技术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雾计算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雾计算概述
2.1.1 雾计算定义
2.1.2 雾计算主要特征
2.1.3 雾计算与云计算
2.2 雾计算场景中的关键问题
2.2.1 雾节点选择
2.2.2 能耗
2.2.3 计算卸载
2.3 雾无线接入网络
2.3.1 雾无线接入网络系统架构
2.3.2 通信模式
2.3.3 网络性能标准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2.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4.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问题
2.4.3 常见的定位方法
2.4.4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定位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雾计算的接入网络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雾云计算时延分析
3.2.2 雾云计算能耗分析
3.3 基于时延的接入选择优化方法
3.3.1 雾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3.3.2 接入优化问题
3.3.3 改进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
3.3.4 仿真性能分析
3.4 基于终端能耗的雾云卸载方法
3.4.1 计算卸载优化问题
3.4.2 问题求解
3.4.3 仿真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雾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雾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4.2.2 改进的RSSI测距模型
4.3 基于权重因子的搜索定位方法
4.3.1 定位模型及搜索方法
4.3.2 特殊节点的定位方法
4.4 仿真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85979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雾计算技术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雾计算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雾计算概述
2.1.1 雾计算定义
2.1.2 雾计算主要特征
2.1.3 雾计算与云计算
2.2 雾计算场景中的关键问题
2.2.1 雾节点选择
2.2.2 能耗
2.2.3 计算卸载
2.3 雾无线接入网络
2.3.1 雾无线接入网络系统架构
2.3.2 通信模式
2.3.3 网络性能标准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2.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4.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问题
2.4.3 常见的定位方法
2.4.4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定位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雾计算的接入网络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雾云计算时延分析
3.2.2 雾云计算能耗分析
3.3 基于时延的接入选择优化方法
3.3.1 雾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3.3.2 接入优化问题
3.3.3 改进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
3.3.4 仿真性能分析
3.4 基于终端能耗的雾云卸载方法
3.4.1 计算卸载优化问题
3.4.2 问题求解
3.4.3 仿真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雾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雾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4.2.2 改进的RSSI测距模型
4.3 基于权重因子的搜索定位方法
4.3.1 定位模型及搜索方法
4.3.2 特殊节点的定位方法
4.4 仿真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8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88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