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经济型光通信平台GPT-D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7-13 19:10

  本文关键词:经济型光通信平台GPT-D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光通信 集成安装 系统散热设计 有限元分析


【摘要】: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方式,适合长距离使用,与其他的通信手段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公司现有的GPT-C光通信平台为4U机箱,成本偏高,有必要研发一款高性价比的光通信平台,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新研发的GPT-D光通信平台,以小型化、集成化、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为目标,选择3U的机箱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系统扩展空间。本文计划对新研发的GPT-D光通信平台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对设备的热设计和实验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根据新型光通信平台的研发要求,确定结构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并引入有限元的设计方法。2、优化新型光通信平台的总体布局设计,对集成化以后的整机、模块和印制板逐级开展热设计计算。3、针对新型光通信平台的高性价比要求,解决传统设备的成本问题,开展优化的机箱钣金设计、模块铝型材设计、面板注塑设计,并针对盐雾和高温高湿环境进行三防设计。4、基于6sigma ET热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详细模型进行简化和热仿真分析,确保设备在规定的高温环境下可靠工作,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采用ATM2400多通道温度检测系统,对新型光通信平台内部模块的温度进行监测分析,从而验证前期计算和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光通信 集成安装 系统散热设计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课题来源11-12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2.1 光通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优势12-13
  • 1.2.2 光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13-14
  • 1.2.2.1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3-14
  • 1.2.2.2 问题的解决14
  • 1.3 国内外光通信的现状14-15
  • 1.4 课题研究内容15-16
  • 1.4.1 课题主要内容15-16
  • 1.4.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径16
  • 1.5 本课题解决的问题16
  • 1.6 本章小结16-18
  • 第二章 光通信平台GPT-D的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18-23
  • 2.1 有限元法概述18-21
  • 2.2 光通信平台GPT-D的结构设计要求21-22
  • 2.3 光通信平台GPT-D的结构设计原则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光通信平台GPT-D的 3U机箱设计过程23-62
  • 3.1 光通信平台 3U机箱总体结构设计23-32
  • 3.1.1 机箱类型选型设计23-25
  • 3.1.2 机箱的设计流程25-27
  • 3.1.3 机箱的布局设计27-29
  • 3.1.4 机箱的热设计布局29-32
  • 3.1.4.1 机箱风道设计29-30
  • 3.1.4.2 模块风道设计30-31
  • 3.1.4.3 印制板热设计计算31-32
  • 3.2 结构详细设计32-60
  • 3.2.1 机箱设计规划32-33
  • 3.2.1.1 设计原则32
  • 3.2.1.2 确定详细设计方案32-33
  • 3.2.2 三防设计33
  • 3.2.3 钣金工艺说明33-37
  • 3.2.3.1 钣金分类33
  • 3.2.3.2 钣金工艺33-37
  • 3.2.5 机箱建模37-38
  • 3.2.5.1 建模思想37
  • 3.2.5.2 光通信平台GPT-D的建模效果37-38
  • 3.2.6 零件建模38-60
  • 3.2.6.1 数显屏和隔板、盖板、12个模块组件模型的构建38-39
  • 3.2.6.2 机箱模块的设计39-43
  • 3.2.6.3 模块盖板、数显隔板的设计43-47
  • 3.2.6.4 机箱顶部安装模块导向槽设计47-50
  • 3.2.6.5 机箱底板的设计50
  • 3.2.6.6 机箱左、右侧面的设计50-51
  • 3.2.6.7 背板设计51-53
  • 3.2.6.8 前面的设计53
  • 3.2.6.9 机箱操控面板设计53-56
  • 3.2.6.10 显示屏安装组件的设计56-58
  • 3.2.6.11 机箱把手的设计58
  • 3.2.6.12 机箱的总体装配58-60
  • 3.3 本章小结60-62
  • 第四章 光通信平台GPT—D的热设计与仿真分析62-72
  • 4.1 热设计方法62-63
  • 4.1.1 热设计的基本问题62-63
  • 4.1.2 热控制方法的选择63
  • 4.2 6SigmaET软件介绍63-65
  • 4.2.1 6SigmaET软件的特点63-64
  • 4.2.2 6SigmaET软件分析流程64-65
  •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65-66
  • 4.4 有限元结果分析66-68
  • 4.5 热测试校核68-70
  • 4.6 本章小结70-7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5.1 全文总结72
  • 5.2 研究展望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鑫;;构建报业融合通信平台[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07期

2 付长冬,潘清,王勇;基于消息的分布式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7年08期

3 翟秀兰,李道华;“110”接处警系统的通信平台实现方法[J];邮电商情;1998年13期

4 杨海峰;模块化通信平台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创新[J];通信世界;2004年30期

5 华宁,孙剑飞,李震;综合业务通信平台打造可赢利的下一代互联网[J];现代电信科技;2004年12期

6 ;整合公共安全平台与一体化通信平台优势 爱立信发力公共卫生急救体系[J];每周电脑报;2006年37期

7 ;飞思卡尔多内核通信平台 打造全球网络新概念[J];电子产品世界;2007年11期

8 鲁义轩;;卫星应急通信平台的灵活与独立性[J];通信世界;2009年10期

9 ;通信平台[J];黑龙江通信技术;1996年03期

10 冰火;模块化通信平台将大行其道?[J];通讯世界;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晔;刘琼昕;史树敏;姚强;吴一楠;高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平台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武艳朋;;建立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移动应急通信平台[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3 高伟;张丽霞;;山西电力应急指挥通信平台的建设[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韩刚;陈国华;陆建洛;林奕炯;;基于Tetra网的集装箱物流无线通信平台——实现物流系统“海陆对接、天地一体”[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袁爱平;杨万全;;新型专用通信平台COMMIP及其应用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吴辰光;263企业会议打造高效远程通信平台[N];北京商报;2011年

2 晓璐;构建融合通信平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刘伟华 王玉宽;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平台[N];中国国防报;2010年

4 廖瑞彬;打造信息通信平台 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N];国家电网报;2013年

5 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做中国自己的协作通信平台[N];电脑商报;2009年

6 张洪生;CP-TA向我通信业伸出橄榄枝[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iPlanet Messaging Server——强大的智能通信平台[N];网络世界;2001年

8 ;点击科技 定制即时通信平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9 ;刀片: 未来的通信平台[N];网络世界;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北电微软联推通信平台[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易雪;紫外通信信道特性研究以及语音通信平台搭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威;经济型光通信平台GPT-D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南洋;多媒体通信平台设计及业务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陈鹏飞;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即时通信平台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海源;面向大数据的电力通信平台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5 王涛;一种MIMO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6 胡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嵌入式通信平台的研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彭绍强;网络教学系统分布式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亚非;智慧景区中QoS机制在通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肖锋;空中中继通信平台飞行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王若梦;城轨应急通信平台的设计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53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