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的光学天线设计与杂散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0:29

  本文关键词:基于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的光学天线设计与杂散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星间激光通信 光学天线设计 外部杂散光 隔离度 信噪比


【摘要】:星间激光通信是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之间数百甚至上万公里的信息传输使到达终端的通信光能量极其微弱,而星上终端处于复杂的空间环境中,当杂散光进入通信终端时,会对跟踪捕获及通信过程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星间激光通信,必须对光学天线设计和杂散光抑制进行研究。不同于其他空间光学系统的是,收发一体的星间激光通信终端不仅要考虑空间环境的外部杂散光,还要考虑发射光束被各个光学元件后向反射产生的内部杂散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分析研究:1)对各种典型的天线光学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设计指标,最终确定了以改进的同轴卡塞格林结构和离轴两反结构作为光学天线进行研究,使用Zemax软件完成了光学设计并对两种天线进行了像质分析。2)依据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所处空间环境,对外部杂散光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空间光学系统杂散光的分析模型、常见的消杂光方法以及杂散光评价函数。以改进的卡塞格林天线为例,设计了各级消杂光结构,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消杂光效果。3)针对星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光学天线,提出了一种提高系统隔离度水平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大YNI值减弱天线各元件表面的后向反射能量强度,在Light Tools软件中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对典型通信终端整体隔离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天线隔离度决定了终端整体的隔离度水平。分别研究了在IM/DD体制和相干探测体制下,通信单元探测器输出功率信噪比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系统在不同隔离度水平的情况下,信噪比的变化趋势,阐明了隔离度高低对激光通信终端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收发一体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光学天线设计和杂散光抑制的研究,为实际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星间激光通信 光学天线设计 外部杂散光 隔离度 信噪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TN8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9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2-1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19-21
  • 第2章 天线光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1-39
  • 2.1 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组成及各部分功能21-22
  • 2.2 激光通信天线光学系统介绍22-28
  • 2.2.1 透射式结构22-23
  • 2.2.2 反射式结构23-28
  • 2.2.3 折反混合式结构28
  • 2.3 星间激光通信天线光学系统研究与设计28-37
  • 2.3.1 关键参数选取29-31
  • 2.3.2 卡塞格林式光学天线设计与像质分析31-36
  • 2.3.3 离轴两反式光学天线设计与像质分析36-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外部杂散光理论研究与消杂光设计39-53
  • 3.1 星间激光通信系统外部杂散光理论研究39-42
  • 3.1.1 杂散光类别概述39
  • 3.1.2 星间激光通信系统外部杂散光来源39-42
  • 3.2 光学系统消杂光方法研究42-47
  • 3.2.1 光学元件表面散射模型42-44
  • 3.2.2 杂散光传输方程44-45
  • 3.2.3 消杂散光方法45-46
  • 3.2.4 杂散光抑制水平评价函数46-47
  • 3.3 基于D-K天线的消杂光设计与结果分析47-52
  • 3.3.1 D-K天线系统的消杂光设计研究47-51
  • 3.3.2 消杂光结果仿真分析51-52
  • 3.4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内部杂散光研究53-79
  • 4.1 内部杂散光理论研究53-58
  • 4.1.1 内部杂散光的产生与评价方法53-55
  • 4.1.2 内部杂散光抑制方法概述55-56
  • 4.1.3 基于冷反射理论的天线后向反射强度评价方法56-58
  • 4.2 光学天线的仿真验证与优化设计58-63
  • 4.2.1 D-K天线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58-60
  • 4.2.2 D-K天线优化设计60-62
  • 4.2.3 离轴两反天线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62-63
  • 4.3 激光通信终端总体隔离度分析63-67
  • 4.3.1 典型终端的多光束隔离63-64
  • 4.3.2 总隔离度的计算64-66
  • 4.3.3 终端总隔离度随天线后向发射率的变化研究66-67
  • 4.4 隔离度对信噪比的影响研究67-77
  • 4.4.1 IM/DD体制下隔离度对信噪比的影响研究68-72
  • 4.4.2 相干通信体制下隔离度对信噪比的影响研究72-77
  • 4.5 本章小结77-79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9-81
  • 5.1 总结79-80
  • 5.2 本文创新点80
  • 5.3 研究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7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87-88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88-89
  • 致谢89-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胤漩;;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6年15期

2 杨宇飞;颜昌翔;胡春晖;吴从均;;相干激光通信光学系统偏振像差研究[J];光学学报;2016年11期

3 张宇;刚建勋;杜茜;;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测试;2015年11期

4 姜会林;安岩;张雅琳;江伦;赵义武;董科研;张鹏;王超;战俊彤;;空间激光通信现状、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分析[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5年03期

5 李婷;马小龙;李福;薛彬;徐广州;贺应红;吕娟;;卡塞格伦光学天线杂散光分析与测试[J];光子学报;2015年08期

6 朱杨;张新;伍雁雄;张继真;史广维;王灵杰;;紫外宽幅离轴四反光学系统设计及其杂散光分析[J];中国激光;2015年02期

7 金光;李艳杰;钟兴;任秉文;王长庚;;空间成像与激光通信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8 朱杨;张新;伍雁雄;曲贺盟;张继真;王灵杰;;离轴反射式空间天文望远系统设计及其杂散光抑制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8期

9 吴从均;颜昌翔;高志良;;空间激光通信发展概述[J];中国光学;2013年05期

10 张鹏;罗长江;熊钟秀;;制冷型红外光学系统冷反射的逆光路分析[J];电光与控制;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鄢永耀;空间激光通信光学天线及粗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赵意意;空间相干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3 梅超;大口径多光谱变焦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与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4 吴从均;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及其实验室检测平台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郑燕红;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系统捕获瞄准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幺周石;相干激光空间数据传输系统及其多阶波前校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媛;空间链路模拟器设计和实验标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2 胥全春;星地激光通信星上终端杂散光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程彦彦;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4 梅志宇;相干激光雷达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修阁;相干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曾f^;激光发射天线光学性能的光电探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廖胜;光学系统杂光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73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973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