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干涉仪的位相光栅衍射效率研究
本文选题:光学干涉测量 + 动态干涉仪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9期
【摘要】:为了解决普通二维光栅在动态干涉术中光能量利用不足的问题,使用标量衍射理论和傅里叶分析法对矩形正交位相光栅和棋盘型位相光栅的衍射效率进行推导,分别对两种光栅的最佳工作级次选择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分光器件为矩形正交位相光栅时,应选择(0,±1)级与(±1,0)级作为动态干涉仪的工作级次,光能量利用率达到54.4%;当分光器件为棋盘位相光栅时,应选择(±1,±1)级作为动态干涉仪的工作级次,光能量利用率达到65%。实验对比了两种光栅在动态干涉仪上的应用效果,当选用(±1,±1)级作为工作级次时,结果表明使用棋盘型位相光栅的应用效果优于矩形正交位相光栅。因此在动态干涉仪中使用棋盘位相光栅并选用(±1,±1)级作为工作级次能够消除光能量利用不足对测量造成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use of optical energy in dynamic interferometry, th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rectangular quadrature phase grating and chessboard phase grating is deduced by scalar diffraction theory and Fourier analysis method. The optimal selection strategies of the two kinds of gratings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optical splitter is a rectangular quadrature phase grating, the order of 0, 卤1) and (卤1 0) should be chosen as the working order of the dynamic interferometer, and the optical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is 54.4, and when the splitter is the chessboard phase grating, The order of (卤1, 卤1) should be chosen as the working order of the dynamic interferometer,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ight energy can reach 65%.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kinds of gratings in dynamic interferometer is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When (卤1, 卤1) order is chosen as the working or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chessboard phase grat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ectangular orthogonal phase grating. Therefore, using the chessboard phase grating and (卤1, 卤1) order as the working order in the dynamic interferometer can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underutilization of optical energy on the measurement.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8041;U1231111)
【分类号】:TH7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左芬;陈磊;;一种同步移相干涉测量系统的误差研究[J];光学技术;2009年04期
2 云宇;解平;彭勇;陈兴无;徐熙平;;基于Talbot效应检测光束准直性方法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1期
3 陆衡;陈好;何勇;李建欣;胡绍云;张浩;孟庆安;;基于泰伯莫尔法的长焦距测量系统的装调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弋青锐;吕勇;王凯;;光开关实现多测量光路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库玉龙;匡翠方;王婷婷;李海峰;刘旭;;基于全内反射的光束准直性检测新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1年11期
3 郑东晖;陈磊;李博;李金鹏;乌兰图雅;;同步移相干涉仪中的延迟阵列移相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15年04期
4 方靖岳;秦石乔;王省书;黄宗升;;光栅大小对琅奇光栅泰伯效应的影响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5期
5 陆衡;陈好;何勇;李建欣;胡绍云;张浩;孟庆安;;基于泰伯莫尔法的长焦距测量系统的装调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0期
6 柏占伟;谢志江;袁晓东;;阵列4×1准直光源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衡;基于泰伯效应的长焦距测量系统的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明山,李国华,张敬斌;平板剪切干涉法检验激光准直性的改进[J];光电工程;1991年06期
2 赵伟瑞,曹根瑞;斩波式自适应移相干涉技术[J];光学学报;2002年07期
3 左芬;陈磊;徐春生;;基于二维光栅分光的同步移相干涉测量技术[J];光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吴栋,朱日宏,陈磊,王青,何勇,高志山;抗振型移相干涉测量术的进展[J];光学仪器;2004年05期
5 武旭华;陈磊;肖韶荣;;干涉仪准直系统波前质量检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6 云宇;解平;彭勇;陈兴无;徐熙平;;基于Talbot效应检测光束准直性方法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1期
7 刘兆栋;于丽娜;韩志刚;陈磊;;五棱镜扫描法检测大口径近红外干涉仪准直波前[J];中国激光;2010年04期
8 严瑛白,余官正;泰伯效应与光束准直性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1982年02期
9 吴玲玲;王星;陈靖;武继安;陈靖;;基于Talbot-Moiré法的长焦透镜焦距测量的极限精度分析[J];应用光学;2011年04期
10 王明佳;武治国;徐大鹏;李桂菊;张旭光;;精确自动识别莫尔条纹方向角的算法[J];中国光学;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昌伦;基于Talbot效应的长焦距测量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士东;大口径长焦距反射镜焦距测量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春兰;柯氏干涉仪的技术改造[J];工具技术;2002年07期
2 曹晓君,张学军,李艳红;光纤点衍射干涉仪调整方法与条纹分析[J];光机电信息;2003年03期
3 孟克,包建新,刘鹏;光纤微分干涉仪检测地下水管泄漏的方法[J];应用科技;2005年05期
4 洪广伟,贾波;用于多点测试的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研究[J];中国激光;2005年08期
5 周亚强,皇甫堪;噪扰条件下数字式多基线相位干涉仪解模糊问题[J];通信学报;2005年08期
6 严高师,张志勇;探测微弱信号的双楔形干涉仪的结构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姜巍,陈林,何安,吴守东,徐敏,戴文峰,姚斌,李晔;一种用于脉冲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的高灵敏度干涉仪[J];中国激光;2005年09期
8 周亚强,陈翥,皇甫堪,孙仲康;噪扰条件下多基线相位干涉仪解模糊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2期
9 路建新;单玉生;周创志;汤秀章;;用于状态方程测量的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10 何祖斌;许乔;柴立群;邓燕;;移相干涉仪的抗振技术研究进展[J];光学技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杰;张海涛;;相移点衍射干涉仪重复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俊麒;邹晖;胡毅;;延迟干涉仪原理及控制方法[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别业广;熊俊松;;德布罗意波及原子波干涉仪[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鸣;郭冬梅;;基于修正相移技术的激光自混合干涉仪[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耿生群;吴嗣亮;;载波相位误差对干涉仪的影响及纠正方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景峰;李艳秋;刘克;;移相式点衍射干涉仪的几个关键技术[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唐远河;郜海阳;段晓东;贾奇杰;屈欧阳;曹显刚;;地基气辉成像干涉仪的研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袁群;高志山;周宇轩;褚光;;基于数值模拟的点衍射干涉仪移相算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袁群;高志山;;点衍射干涉仪中高精度移相算法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王辉;;点衍射干涉仪高重复性检测支撑设备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小龙;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2 胡胜友;华裔科学家发现新行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通讯员 胡胜友 记者 李凝;华裔科学家发现一颗绕幼年恒星转的行星[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封皓;基于双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的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建模及定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施宇锋;星载红外光谱仪干涉分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汪丽;干涉法大气风场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4 李振华;实现涡旋光束及光强图样调制的多孔干涉仪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伟;固体系统中电子纠缠的产生及探测[D];南京大学;2014年
6 陈华;高精度面形检测中环境扰动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金泉;毫米波干涉仪信号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许静静;多普勒光纤速度干涉仪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吴仁安;移相式红外泰曼干涉仪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刘玉圣;高精度线性衍射光栅干涉仪系统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张城;点衍射干涉仪关键器件设计与基准波前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盖宇龙;基于耦合谐振腔干涉仪的相位调制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庄严;ф600mm干涉仪系统传递函数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朱晓亮;利用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实现的光学双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杨亚良;光纤插针三维形貌与几何参数检测干涉仪的研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珂;基于共光路干涉技术的光纤传感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2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181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