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太阳辐射观测仪及其标定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06:57

  本文选题:太阳辐射观测仪 + 余弦误差 ; 参考:《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太阳辐射观测仪是一种野外测量太阳光谱分布和能量分布的专用仪器,其测量精度、分辨率和能量动态范围直接影响太阳光谱和辐射数据的利用与信息评估。目前国外已有光谱型此类仪器,而国内只有积分型相关仪器,其观测数据精度低且信息量少,无法满足业务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为此,本文结合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开展太阳辐射观测仪及其标定技术研究,解决太阳辐射精细化观测的瓶颈问题,实现太阳辐射测量仪器由积分型向光谱型的跨越,对推动全球气候观测、太阳能资源评估、大气成分观测与污染检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太阳辐射观测仪器研究现状基础上,研究了一种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高分辨测量的野外用太阳辐射观测仪,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着重对其光学接收与光纤耦合、分光和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光谱和辐射标定系统,实现了太阳辐射观测仪的标定;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和外场试验对所研究的太阳辐射观测仪进行了验证。太阳辐射观测仪用于地表面探测太阳辐射光,通过输出三维观测数据直观映射当前太阳光被大气层吸收情况和辐射特性。基于光谱测量技术,文中论述了太阳辐射观测仪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提出了观测仪的总体设计方案,其主要由满足太阳辐射光准确采集和传输特性的光学接收与耦合系统、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能量响应度的分光系统、实时采集太阳辐射光谱信息的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实现了300nm~1000nm光谱范围内太阳辐射光各波长和辐照度的信息观测。余弦误差是影响太阳辐射观测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余弦校正器自身漫射特性和菲涅耳反射特性,深入研究了余弦校正器校正余弦误差后校正残差产生机理,提出了余弦校正器外露与挡光环组合安装方式下的校正残差修正方法,并采用Trace Pro软件对其建模与仿真,通过比较分析,余弦校正器外露与挡光环组合的安装方式可有效减小太阳辐射光在大入射角情况下的余弦误差,提高了太阳辐射光采集的准确性。通过高准直性太阳模拟器与多维转台装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入射角为±80°时,余弦误差优于±6%,相比修正前,余弦误差降低了±3.4%。为实现太阳辐射信号的有效传输,深入研究了光纤耦合、辐射信号与分光模块之间的能量最佳匹配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光源与光纤间接耦合的方法,优化设计了一种适合余弦校正器与光纤耦合的石英导光锥光纤传输系统,解决了余弦校正器与光纤之间相匹配问题,提高了光纤耦合效率,保证了太阳辐射光的有效传输。光谱分辨率和能量响应度是衡量分光系统的重要指标。在深入研究分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交叉CT结构和凹面单光栅结构的设计、比对与试验分析,优选凹面单光栅结构。文中优化设计了交叉CT结构和凹面单光栅结构的两种分光光学系统,设计与试验结果表明:光谱分辨率优于5nm,并在相同光源、光纤和探测器的条件下,凹面单光栅结构能量响应度高于交叉CT结构10倍以上。为保障太阳辐射观测仪在野外环境下可靠工作,本文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进行了防雨防湿、防盐雾腐蚀、防沙尘、防结露结霜、高低温等环境适应性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和保护措施,有效提高了太阳辐射观测仪的可靠性。为实现对太阳辐射观测仪精度的标定,文中深入研究了光谱和辐射标定技术,搭建了标定系统,对其不确定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与国家计量院测试数据的比对,验证了标定系统测量精度。基于多种标准灯特征波长的谱峰位置,建立了像元位置与波长位置之间的函数映射模型,确定了波长校正系数,实现了光谱的标定;研究分析了黑体辐射标定和标准灯辐射标定方法,选用辐射标准灯作为标准光源,建立了不同波长下标准光源辐射曲线与探测器辐射探测曲线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各波长的辐照度校正因子,实现了辐射能量的标定。依据辐射测量仪器光谱分辨率、波长误差、辐射测量精度和环境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和国家标准,对所研究的太阳辐射观测仪的精度和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室内测试与外场动态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光谱分辨率优于5nm,波长误差优于±0.4nm,辐射测量精度优于±3.5%;在高低温、交变湿热、淋雨、砂尘和盐雾试验中仪器工作正常;在户外动态范围试验中,太阳辐射观测仪可满足太阳辐照度最强至最弱的观测,由此验证了所研究仪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太阳辐射观测仪解决了我国气象辐射观测精度低,观测数据难以满足业务和科研需求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太阳辐射的精细化观测,为气象辐射观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手段。
[Abstract]:The solar radiation observation instrument is a special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solar spectral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field .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 resolution and energy dynamic range directly influence the uti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evaluation of solar spectrum and radiation data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olar radiation observation instrument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ndard light source radiation curve and the detector ' s radiation detection curv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tral resolution is better than 5 nm , and the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the energy response are the important indexes of the spectral system . In conclusion , the solar radiation observation instrument has solved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the meteorological radiation observation precision of our country , the observation data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the busines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 , the fine observation of the solar radiation is realized ,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and means are provided for the observation of meteorological radi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丹宇;气象辐射观测仪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8年01期

2 刘爱明;吕奂坤;肖小平;;基准辐射观测系统评价指标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3期

3 杨丹宇;气象辐射观测仪器(续1)[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8年02期

4 罗俊林,冯兴亚,黄克强,张爱霞,冯北生,潘莉,兰亚明;HL-1装置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的可见辐射观测[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1年04期

5 杨丹宇;气象辐射观测仪器(续2)[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8年03期

6 朱志辉;任意方位倾斜面上的总辐射计算[J];太阳能学报;1981年02期

7 杨丹宇;气象辐射观测仪器(续3)[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8年04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权维俊;陈洪滨;高燕虎;郭文利;刘勇洪;;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价[A];“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莫月琴;杨云;梁海河;王冬;;我国气象辐射测量技术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天河;黄建平;;基于辐射观测的透射率比值云量反演方法验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鹏;甘肃太阳辐射观测仪器的变迁[N];中国气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茹;太阳辐射观测仪及其标定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予;香河大气综合观测站太阳辐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韦小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的QA及其趋势(1994-2008年)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王维波;加拿大海盆区辐射观测及其生物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3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043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