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的衍射元件制造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6:47
   衍射光学元件是以光的衍射理论作为基础,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再用各种加工工艺在传统的光学器件表面加工微结构,对光具有汇聚、成像、分束等作用的一类光学元件,衍射光学元件的使用使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数量减少、更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在各类光学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用于制作衍射光学元件的材料主要是光学玻璃和光学塑料,若采用光学玻璃进行衍射光学元件的加工,其加工误差对衍射效率的影响较大,若采用光学塑料作为基底加工衍射光学元件,由于材料种类有限,会导致表面微结构高度大,容易引起遮挡效应。为了实现衍射光学元件在宽波段的高衍射效率,需要找到合适的光学材料来降低其微结构高度和减小遮挡效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折射率、高色散等光学性能,且韧性好、易加工,使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造衍射光学元件还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等。针对制造衍射光学元件材料选择的局限以及遮挡效应,本文采用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快速成型技术制造衍射光学元件,以获得高折射率、高色散的衍射光学元件。通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实验获得了一种适合制造衍射光学元件的复合材料配方,配方各成分质量分数为57.97%的2官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PUA)、38.64%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1.45%的光引发剂184(Irgacure 184)、1.93%的分散剂163(Disperbyk 163)和质量分数可控的纳米粒子ITO。使用该方法制备了紫外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利用台阶仪测量衍射光学元件模芯表面的平均微结构高度为13.26微米,紫外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的平均微结构高度是12.58微米,得到使用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与模芯微结构的相对误差为5.141%。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衍射光学元件制造技术突破了材料选择局限,减小了遮挡误差,对宽波段的折衍射混合光学元件快速成型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74;TB383.1;O436.1
【部分图文】:

示意图,摄像镜头,示意图,衍射光学元件


衍射光学元件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和折射光学元件的组合使用,可使用少量的少色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性能以及实用价值,上世纪末的时候出现了新一代的折衍射混合光学系统,把衍射光学元件添加到光学系统中,功的校正了色差和像差,使整个光学系统的质量只有原来的百分之三十,体原来的百分之五十,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像质量[19,20]。二十一世纪初,日本的 Canon 公司公开了基于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摄像镜头利用衍射光学元件产生与折射光学元件相反色散的性质,充分的降低了系散,而且通过控制周期环和微结构高度的设计来达到所需相位的目的。图 的 Canon 公司的两种摄像镜头,图中(a)是仅使用折射光学元件的摄像镜是采用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和折射光学元件相结合的镜头,该镜头采用如图的一片双层衍射元件设计而成,其实体图如图 1.3 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多学元件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整个镜头的长度,减少了约 84mm,与此同镜头的质量也有所减小。由此可见,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加入使得光学系统更简单化、小型化。

衍射光学元件,索尼公司,衍射元件,眼镜


图 1.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图 1.3 Canon EF400mmf/4 公司公布了一项如图 1.4 所示较眼镜稍了衍射光学元件,图 1.5 为索尼公司生,可以看出衍射元件的存在使得显示器

眼镜,3D显示,显示器,公司


图 1.3 Canon EF400mmf/4司公布了一项如图 1.4 所示较眼镜了衍射光学元件,图 1.5 为索尼公司可以看出衍射元件的存在使得显示器arl Zeiss 公司的 图 1.5 索尼未使D 显示器 3d 头戴工技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圣龙;;紫外光固化银色墨的开发[J];杭州化工;2017年01期

2 舒航;赵扬;王宝清;赵丹丹;;紫外光固化预聚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7年05期

3 ;复合型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7期

4 艾照全;周雪松;;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综述[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年02期

5 熊伟;周正发;任凤梅;徐卫兵;;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年06期

6 毛晨峰,徐华;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J];上海涂料;2005年Z2期

7 张华东,张俊;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3年01期

8 王勇;;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J];杭州化工;2001年02期

9 王庆,李志平,胡国有;丙烯酸聚氨酯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对紫外光固化反应的影响[J];化工时刊;1997年06期

10 刘启新,鄂吉胜;紫外光固化的润滑涂料[J];固体润滑;198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昊;卷对卷紫外光固化压印成型工艺建模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刘风国;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_2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D];东北大学;2016年

3 祁元春;紫外光固化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涂膜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福庆;紫外光固化金刚石线锯制造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徐吉成;用于文物保护的环境友好紫外光固化水性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梁秋鸿;自由基型有机硅大分子紫外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高鹏;基于环氧丙烯酸酯有机—无机复合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耐热绝缘涂料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吕世昌;原位聚合法制备层状无机物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于殿泓;紫外光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10 徐四喜;有机硅改性聚脲/聚氨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田苗;PET膜用紫外光固化功能涂层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伦;基于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的衍射元件制造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3 朱璞;紫外光固化树脂增韧及其复合材料光固化成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葛仁奎;紫外光固化和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朱亚丽;一种梳型紫外光快速固化聚氨酯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6 朱宁;宽温区性能稳定紫外光固化树脂体系的研究[D];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2018年

7 童亚军;EA/PUA共混体系紫外光固化阻尼涂层的制备及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琳琳;紫外光固化有机硅丙烯酸酯材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成文;多官能度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10 蔡延庆;紫外光固化材料表面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6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76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