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递推规范变量分析的时变过程故障检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递推规范变量分析的时变过程故障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一阶干扰理论 规范变量分析 时变过程 故障检测
【摘要】:由于规范变量分析(CVA)不适应过程的时变特性,容易把正常的过程改变识别为故障.因此,针对时变过程提出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指数权重滑动平均来更新过去观测矢量的协方差矩阵.递推CVA有较高的计算负荷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一阶干扰理论来递推更新Hankel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与普通奇异值分解相比,显著降低了递推算法的计算负荷.将提出的基于一阶干扰理论的递推规范变量分析(RCVA-FOP)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化工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不仅能有效适应过程的时变特性,而且可以有效检测到两种类型的故障.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一阶干扰理论 规范变量分析 时变过程 故障检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4137)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3ZCX02-03)
【分类号】:TP277
【正文快照】: 为了提高现代工业过程的生产效率,近年来故障检测越来越重要.故障检测有三种主要方法:基于知识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1].基于知识的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大量不容易获取的过程知识.尽管数据驱动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基于子空间辨识模型的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力平,赵忠华,张炎华;导航传感器故障检测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2 李新国,陈红英;基于H_∞估计的鲁棒故障检测[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4年06期
3 李志生;张国强;刘建龙;;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和展望[J];流体机械;2006年06期
4 李姗姗;刘勇;潘成胜;;分布式故障检测技术在双独立互联系统中的应用[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颜秉勇;田作华;施颂椒;;非线性摄动时滞系统的H_∞/H_-鲁棒故障检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王傲胜;曹小荣;;故障检测综述[J];煤矿机械;2008年03期
7 叶银忠;潘日芳;蒋慰孙;;过程系统的在线故障检测、诊断和预报技术(一)[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8年02期
8 叶银忠;潘日芳;蒋慰孙;;过程系统的在线故障检测、诊断和预报技术(四)[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8年05期
9 周东华,席裕庚,张钟俊;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1年01期
10 李渭华;萧德云;方崇智;;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检测与分离技术[J];控制与决策;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汉国;;大系统的故障检测——随机情形[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周东华;;一种工业异步电机的在线故障检测与诊断新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赵琦;周东华;;闭环系统的小故障检测与分离方法[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4 李福明;段广仁;;一种鲁棒故障检测与分离的参数化方法[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洪江;孙保民;田进步;;一种图形化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彭涛;桂卫华;Ding Steven X;汤琼;李昊;;一种基于混合H_-/H_∞的故障检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魏晨;陈宗基;;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与诊断[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8 韩兵;陈新海;;随机参数最小均方滤波及其在飞行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葛彤;邓建华;;复杂动态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层次递进方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方华京;;控制系统故障检测的l~1优化方法[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常明;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网络化系统中的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王红茹;动态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与分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青;集合型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登峰;动态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霄剑;鲁棒自适应故障检测与隔离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马传峰;基于观测器的鲁棒H_∞故障检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周乐;基于概率的工业过程数据建模与故障检测[D];浙江大学;2015年
8 朱张青;动态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岳炀;基于观测器的离散时变系统鲁棒故障检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祝志博;融合聚类分析的故障检测和分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圣才;基于核可预测元分析算法的故障检测与诊断[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冉永清;基于增量式核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数据流故障检测与诊断[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朱永昌;基于主元分析的故障检测技术及应用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汤楠;基于相似性和重构的过程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谢春华;基于有限频和参数估计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孟程程;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故障检测与应用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7 李亮;云环境下故障检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畅;工业过程故障检测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吴翔;可实现任意可靠度的故障检测与切换系统模型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朱嵘嘉;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及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27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2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