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光谱吸收的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红外光谱吸收的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所有温室气体中,其含量仅仅比二氧化碳(C02)低,其增温效果非常显著。单位摩尔CH4的辐射强度是C02的21~23倍,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约占15%。农田是甲烷气体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农田甲烷的排放速率及排放通量信息的快速获取是一项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目前普遍采用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存在着采样程序繁琐、成本高、不能实时监测等缺点,难以满足农田甲烷低成本、快速检测要求。考虑甲烷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且吸收强度与甲烷浓度呈正相关,本文拟利用红外光谱吸收原理来对农田甲烷气体进行定量检测。设计了光电检测系统,结合以STM32F103VB为MCU的嵌入式技术、无线远程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农田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农田甲烷气体排放的在线监测。首先,重点阐述了分子吸收光谱形成原理、红外吸收原理以及差分吸收检测技术等理论,以此作为本设计的理论依据。其次,基于红外光谱吸收理论设计了甲烷检测系统。由于农田甲烷气体排放量少,信噪比较低,为提高检测精度以及结合成本考虑,使用了差分吸收检测。在光路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以及针对各类光源与探测器性能比较,优选了红外光源IRL715和双通道热释电探测器PYS3228,并通过气室结构设计实现了甲烷传感系统:电路方面,以STM32为微控制单元设计了系统电源、光源驱动与调制、信号调理、SD卡存储、时钟、串口通讯等模块;软件方面通过对STM32嵌入式软件编程实现对探测器信号的AD读取,经运算得到甲烷浓度。服务器端设计有上位机软件并构建数据库,采集的数据经过GPRS模块上传至服务器端数据库,同时在本地SD卡存储,基于数据库构建了web端。根据以上所述设计了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最后,对甲烷监测系统作了实验分析。首先进行了系统标定实验,包括零点标定以及甲烷气体吸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系统特性曲线;其次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重复性与稳定性较好。通过对实验麦田现场监测实验,证明了该系统达到了农田现场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红外吸收 甲烷 在线监测 嵌入式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3;TP2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
- 1.2 甲烷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12-14
- 1.3 红外甲烷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红外甲烷气体检测原理17-25
- 2.1 气体分子光谱理论17-18
- 2.1.1 分子内部运动与能级17-18
- 2.1.2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18
- 2.2 甲烷气体分子吸收谱线18-19
- 2.3 红外甲烷吸收检测基本原理与检测方法19-23
- 2.3.1 朗伯-比尔(Beer-Lambert)定律19-20
- 2.3.2 光谱吸收检测方法20-23
- 2.4 甲烷浓度检测理论推导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硬件设计25-45
- 3.1 系统总体结构25-26
- 3.2 光路系统设计26-32
- 3.2.1 红外光源选型26-28
- 3.2.2 探测器选型28-30
- 3.2.3 气室结构设计30-32
- 3.3 电路系统设计32-44
- 3.3.1 控制器选型32-33
- 3.3.2 STM32最小系统电路33-35
- 3.3.3 电源模块35-36
- 3.3.4 光源驱动与调制模块36-37
- 3.3.5 信号调理电路模块37-39
- 3.3.6 温度传感模块39-40
- 3.3.7 时钟模块40-41
- 3.3.8 数据存储模块41-42
- 3.3.9 RS-232串口通信模块42-43
- 3.3.10 GPRS模块43-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45-59
- 4.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45
- 4.2 嵌入式软件设计45-56
- 4.2.1 嵌入式软件主程序设计45-46
- 4.2.2 系统初始化46-48
- 4.2.3 PWM光源调制48-49
- 4.2.4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49-51
- 4.2.5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51-52
- 4.2.6 SD卡驱动程序设计52-53
- 4.2.7 FatFs文件系统移植53-55
- 4.2.8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55-56
- 4.3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56-57
- 4.4 web数据库设计57-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实验及分析59-69
- 5.1 系统标定方案设计59-60
- 5.1.1 标定实验平台设计59
- 5.1.2 样机与实验装置59-60
- 5.2 标定实验60-63
- 5.2.1 零点标定61
- 5.2.2 气体吸收实验61-63
- 5.3 系统性能验证实验63-68
- 5.3.1 精度分析63-64
- 5.3.2 重复性实验64-65
- 5.3.3 稳定性实验65-66
- 5.3.4 现场监测实验66-68
- 5.3.5 误差来源分析68
- 5.4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志根;;高浓甲烷气体报警仪器的设计[J];工业计量;2008年02期
2 李东,虞沪生;干涉型甲烷气体浓度光纤遥测技术研究[J];煤矿安全;1999年02期
3 付林;;基于特征吸收光谱的甲烷气体浓度静态检测方法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4 刘宇蕾;张景超;梁芳;管立君;;差分吸收式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7期
5 郭秀梅;李艳萍;姜滦生;马玉泉;张丽红;;甲烷气体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6 李春瑛;韩桥;张新;杜秋芳;吴梦一;腾跃;张群;;环境监测领域一氧化碳、甲烷气体标准物质质量的评估[J];低温与特气;2009年03期
7 许雪峰;徐安琳;周发庭;张国普;赵达;杨萍;刘廷凤;;甲烷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J];宁夏农林科技;2013年02期
8 熊红彦;张红;岳江萍;;甲烷光纤传感检测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09年02期
9 于庆;;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2期
10 王文萃;栾美生;于彤彦;;红外甲烷气体检测仪的设计以及干扰分析[J];红外技术;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宗;;透射式光纤甲烷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杨文;曹学文;李开源;徐晓婷;;甲烷气体自发凝结流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3 杨洋;黄亮;王书涛;;基于谐波检测的光纤传感器对甲烷检测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琢;曹家年;张可可;冯琳琳;;光学式低浓度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希德·帕金斯 翻译 吴东远;美国东部海底涌出大量甲烷气体[N];中国矿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增军;基于光谱吸收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2 张景超;光纤光学式甲烷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友安;基于红外光谱吸收的甲烷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石建中;近红外光纤甲烷气体检测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旋;单光纤环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丽力;基于多次再入射光学谐振腔的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磊;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尚明丽;高分辨率光纤甲烷气体检测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7 朱美光;基于高Q谐振腔方法的便携式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柴航;光纤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敏;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甲烷气体检测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林江;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4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8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