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D-H模型参数辨识及标定
本文关键词: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D-H模型参数辨识及标定
更多相关文章: 串联机器人 绝对精度 轴线测量法 最小完整连续运动学模型
【摘要】:为了提高串联机器人的末端绝对精度,本文首先采用轴线测量法识别机器人D-H参数模型,继而将D-H参数转化为最小完整连续运动学(CMMK)模型参数,并进行非线性优化,以解决D-H参数模型奇异和冗余带来的非线性优化不易收敛问题,最后,将优化后的CMMK模型参数转化为工业标准的D-H模型参数,再经过补偿后将其作为设计模型以获得更高精度的定位.通过在MOTOMAN-MH80机器人上进行试验,该方法能确实有效地识别机器人的杆件参数,未标定前机器人的位置误差只能达到2 mm左右,而标定后降至0.7 mm左右,精度提高了将近70%.本文方法通过轴线测量获取机器人模型参数初值,避免了对机器人进行理论建模的过程,与运动学回路法相比,具有较高的通用性;采用最小完整连续运动学模型进行标定,能有效解决D-H模型奇异性、非连续、不易收敛到正确值的问题.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332)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MSV20150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2014Z10280034)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1引言(Introduction)随着工业机器人(下称机器人)装机量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业上对机器人的各方面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机器人末端的定位精度无疑是评价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机器人定位精度通常指机器人的位姿准确度(或称绝对精度)和位姿重复性(或称重复定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平面2R串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5期
2 高文斌;王洪光;姜勇;;一种基于指数积的串联机器人标定方法[J];机器人;2013年02期
3 王品;廖启征;庄育锋;魏世民;;一般7R串联机器人标定的仿真与实验[J];机器人;2006年05期
4 孙志娟;赵京;李立明;;串联机器人机构分析和综合同步方法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王鲁敏,李艳文;教学型5R串联机器人设计及自动控制[J];机械;2005年08期
6 肖永飞;王学林;张福海;陈铁;付宜利;;一种串联机器人的全局参数优化设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16期
7 张彦斐;宫金良;魏修亭;;一种串联机器人的实时运动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年05期
8 胡准庆,房海蓉,方跃法;少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仿真分析(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05期
9 潘军;姜力;;一种基于交叉耦合控制的串联机器人笛卡尔空间轨迹跟踪方法[J];机械与电子;2010年10期
10 孙术华;郭宗和;牛国栋;;串联机器人手臂末杆自由度的一种求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瑾;串联机器人位姿精度分析与建模[D];东北大学;2012年
2 刘松国;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优化与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吴文祥;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关节摩擦分析与低速高精度运动控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串联机器人可控阻尼半主动控制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费晓光;串联机器人位姿误差的综合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3 石磊;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分析与仿真[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刘建华;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5 任静;串联机器人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孙美霞;基于立体视觉的串联机器人跟踪检测系统[D];东华大学;2012年
7 欣玲;串联机器人在模拟座舱空间中的避障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曲海波;少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构型综合与奇异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张天成;四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二次开发[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微微;6-DOF串联机器人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4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30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