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发布时间:2018-04-15 10:27

  本文选题:空间绳系机器人 + 目标捕获 ; 参考:《自动化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Tethered space robot,TSR)目标抓捕过程中的稳定控制问题,建立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模型,根据阻抗控制原理,设计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方法;针对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对不确定性进行估计补偿,设计鲁棒项对空间系绳干扰和神经网络估计误差的影响进行抑制,在此基础上设计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鲁棒自适应稳定控制器,并进行稳定性证明.最后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作为对比,对无鲁棒项自适应的稳定控制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阻抗控制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可以实现对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过程中的稳定控制,与无鲁棒项自适应的稳定控制器仿真结果相比,本文采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确定性进行补偿,控制过程中超调量更小,收敛时间更短,并且控制精度更高.
[Abstract]:Aiming at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space rope robot Tethered space robott (TSR), the system model of space rope robot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impedance control principle, the impedanc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position is designed.In order to solve the model uncertainty problem of space rope robot system, the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estimate and compensate the uncertainty, and the robust term is designed to suppr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urbance of space rope and the estimation error of neural network.On this basis, a robust adaptive stability controller for target capture of space rope robot is design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is proved.Finally, the controller is simulated and verified.As a contrast, the robust adaptive stability controller is simula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impedance control can realize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target capture process of the space rope robot,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robust adaptive stability controller.The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can compensate the uncertainty effectively. The overshoot is smaller, the convergence time is shorter, and the control accuracy is higher.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256,60805034,61005062)资助~~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喜;焦国太;邓光明;梁聪聪;;室内清洁机器人协作技术研究[J];机械;2010年12期

2 陈阳舟;王文星;代桂平;;基于角度优先的多机器人围捕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蒋新松;国外机器人的发展及我们的对策研究[J];机器人;1987年01期

4 沈慧娟;袖珍机器人别动队[J];国外科技动态;2004年02期

5 孟庆鑫,魏洪兴,王立权,杨青梅,王岚;基于蠕动原理拱泥机器人方案研究[J];中国造船;2001年01期

6 程远;机器人软件编程方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孟庆鑫,王茁,王殿君,王立权,屠治国;“穿地龙”机器人总体方案分析与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丁滢颍;何衍;蒋静坪;;基于个性演化的多机器人自组织[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3年02期

9 张汝波,王兢,孙世良;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的多机器人编队系统研究[J];机器人;2004年01期

10 张飞,陈卫东,席裕庚;多机器人协作探索的改进市场法[J];控制与决策;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为人;周伟;王楷;苏士娟;;家庭清洁机器人自主充电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长松;孙国林;韩胜利;;机器人料箱取件形式及控制方法[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孟正大;戴先中;;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机器人柔顺性控制[A];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2004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陈天皓;钱成;谈英姿;;类人足球仿真机器人快速起身方法的实现[A];2007年足球机器人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薛慧婷;罗熊;胡海东;游美玲;邱新涛;;基于颜色特征的漂浮机器人三点定位系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东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6 胡海东;赵清杰;;机器人的惯性/视觉组合定位方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7 顾新兴;孙燕朴;冯纯伯;;一种新的双机器人协调路径规划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陶军;高翔;周全;李晓亚;;利用自学习算法为机器人选择最优目标点的决策设计[A];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大川;张辉;季秀才;郑志强;;救援环境下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机器人环境建图以及自定位[A];2007年足球机器人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淑慧;吴立成;袁海文;;一种水上行走机器人的模糊控制[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克 军;小小机器人军团[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张劲 戚峰;变电站的“机器人骨干”[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劲 戚峰;电力机器人的“神通”[N];工人日报;2009年

4 吴鸿;微型机器人引领反恐潮流[N];中国商报;2003年

5 卢家兴;中科院研制出能应付复杂地形的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丽;基于虚拟力的多机器人化学源定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张世隆;抛投机器人翻转越障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仲朝亮;受生物启发的移动机器人空间认知及其导航[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东科;空间绳系机器人目标抓捕及抓捕后稳定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魏明生;基于低频电磁信号的管道清堵机器人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王玲;未知环境中基于相对观测量的多机器人合作定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王宏;煤矿机器人激光雷达与惯性传感器导航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飞;湍动气流主控环境下多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09年

9 仲宇;分布式强化学习理论及在多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10 李吉功;室外时变气流环境下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帅;服务型机器人设计与前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戚树腾;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果园移动机器人避障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广保;大型复杂曲面的机器人研抛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贤;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多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戴腾清;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在机器人冲压自动化线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杨晓晓;室内机器人单目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研究与实现[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

7 何文甲;基于多Agent的服务机器人协作与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8 杨超;基于虚拟市场法的多机器人环境探索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9 张月;清洁机器人全覆盖路径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郑梓均;基于ROS系统的简易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53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753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