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神经能量场梯度的智力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07 12:29
【摘要】:啮齿类动物可以在海马中形成代表环境的认知地图来解决空间问题。在经典的认知地图模型中,系统需要大量物理探索来学习空间环境,从而解决寻路问题,这个过程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能量。虽然Hopfield的智力探索模型弥补了这个缺陷,但是该模型并没有关注路径的高效性。并且这个模型主要来自于人工神经网络,缺乏明确的生理学意义。该计算模型在智力探索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神经能量编码的理论来解决路径搜索问题:该模型通过位置细胞集群的发放功率构建一种能量场,并计算能量场的梯度,进而用梯度向量来研究智力探索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这种新的智力探索模型不仅可以更高效地找到优化路径,而且呈现了具有生物物理学意义的学习过程。这种新思路验证了位置细胞和突触对空间记忆的重要性以及能量编码的有效性,为了解空间记忆的神经动力学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Rodents can form cognitive maps represent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e hippocampus to solve spatial problems. In the classical cognitive map model, the system needs a lot of physical exploration to study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thu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way. This process will consume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Although Hopfield's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 model makes up for this flaw, the model does not focus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path. And this model mainly comes from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lack of clear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 this model uses the theory of neural energy coding to solve the path search problem: the model constructs an energy field through the power release of the location cell cluster, and calculates the gradient of the energy field. Then the gradient vector is used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new intelligence exploration model can not only find the optimal path more efficiently, but also present a biophysical learning process. This new idea ve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location cells and synapses to spatial memory and the validity of energy coding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urodynamic mechanism of spatial memory.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认知神经动力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32005;11472104) 教育部博士生基金(20120074110020)
【分类号】:TP183;Q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业君;王俊;江昊琳;詹小艳;;自然正交函数在华北地震能量场分析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张琼;刘祖云;;微博政治:公共能量场域建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02期

3 流言;;嫉妒的理由[J];百科知识;2010年07期

4 杨明芝;马禾青;;大地震前区域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异常特征[J];地震;2013年03期

5 罗国富;屠泓为;许晓庆;马禾青;杨明芝;;宁夏及邻区地震活动能量场时空变化特征[J];高原地震;2011年03期

6 ;悦读时代[J];华东科技;2013年01期

7 杨明芝;马禾青;;汶川8.0级地震区域地震能量场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3期

8 高必春,宗德孝,武丽;活跃涡与准静止涡能量场特征差异[J];贵州气象;1998年04期

9 罗国富;曾宪伟;马禾青;杨明芝;;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罗国富,杨明芝;云南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地震;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虹;;现代人急需要提高生命能量[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2 罗国富;叶青;马禾青;;甘东南至陕甘宁交地震活动能量场时空特征[A];2011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1年

3 臧传花;;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能量场对比分析[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4 臧传花;;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能量场对比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马红云;王咏青;郭品文;;两类不同路径台风登陆前后的总能量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宁新春;当街捉贼壮大温暖能量场[N];东莞日报;2012年

2 山东杂文家 安立志;防止“正能量”被异化[N];南方日报;2013年

3 张弓;纠正对“正能量”的认识误区[N];宁波日报;2013年

4 早报评论员 沈彬;北京暴雨:“正能量”的温暖互动[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芳;环塔里大盆地地表风能量流[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 谢婷;公共能量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道[D];南昌大学;2016年

3 戚亚红;浅谈绘画艺术的能量场[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张璇;典型生产事故调查分析及事故能量机理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3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403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