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杂原子掺杂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8 20:35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问题显得日益严重,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苯并咪唑类和酚类污染物等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其简便、快速的监测方法尤为重要。在众多的监测方法中,电化学传感器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而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修饰电极表面的修饰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如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以及较为优异的可设计性等,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本文采用水热法、共沉淀法等方法合成了多种金属化合物纳米催化材料,并基于此构置了两种环境污染物电化学传感器。以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多菌灵、双酚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水热法合成了La掺杂Nd2O3(La-Nd2O3)纳米催化材料,通过SEM、TEM、EDS、XPS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备的Nd2O3和La-Nd2O3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几种典型有机分子研究简介
1.1.1 多菌灵
1.1.2 双酚A
1.1.3 有机分子的检测方法
1.2 电化学传感器
1.2.1 电化学传感器简介
1.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1.2.3 电化学传感界面修饰材料
1.3 纳米电催化材料的改性
1.3.1 改性手段及表征方法
1.3.2 纳米催化材料的作用原理
1.4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种新型的低维杂原子掺杂Nd_2O_3纳米结构用于增强多菌灵的电化学传感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与表征
2.2.3 Nd_2O_3和La-Nd_2O_3 纳米棒的合成
2.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5 电化学测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d_2O_3和La-Nd_2O_3 纳米棒的物理表征
2.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2.3.3 CBZ在催化剂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活性表征
2.3.4 基于扫描速率和pH的动力学表征
2.3.5 La-Nd_2O_3/CPE上 CBZ的差分脉冲伏安图
2.3.6 La-Nd_2O_3修饰电极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2.4 结论
第三章 通过In掺杂引起的带隙变化策略激活ZnWO_4纳米棒对双酚A进行高效电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纯ZnWO_4和不同比例In掺杂ZnWO_4纳米棒的合成
3.2.3 催化剂表征和电化学测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形态与微观结构
3.3.3 对双酚A的电催化行为
3.3.4 电化学表征
3.3.5 电催化应用
3.3.6 电催化增强机理
3.3.7 对再现性,稳定性和干扰性的研究
3.3.8 实际应用
3.4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672185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几种典型有机分子研究简介
1.1.1 多菌灵
1.1.2 双酚A
1.1.3 有机分子的检测方法
1.2 电化学传感器
1.2.1 电化学传感器简介
1.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1.2.3 电化学传感界面修饰材料
1.3 纳米电催化材料的改性
1.3.1 改性手段及表征方法
1.3.2 纳米催化材料的作用原理
1.4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种新型的低维杂原子掺杂Nd_2O_3纳米结构用于增强多菌灵的电化学传感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与表征
2.2.3 Nd_2O_3和La-Nd_2O_3 纳米棒的合成
2.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5 电化学测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d_2O_3和La-Nd_2O_3 纳米棒的物理表征
2.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2.3.3 CBZ在催化剂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活性表征
2.3.4 基于扫描速率和pH的动力学表征
2.3.5 La-Nd_2O_3/CPE上 CBZ的差分脉冲伏安图
2.3.6 La-Nd_2O_3修饰电极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2.4 结论
第三章 通过In掺杂引起的带隙变化策略激活ZnWO_4纳米棒对双酚A进行高效电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纯ZnWO_4和不同比例In掺杂ZnWO_4纳米棒的合成
3.2.3 催化剂表征和电化学测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形态与微观结构
3.3.3 对双酚A的电催化行为
3.3.4 电化学表征
3.3.5 电催化应用
3.3.6 电催化增强机理
3.3.7 对再现性,稳定性和干扰性的研究
3.3.8 实际应用
3.4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672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67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