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
本文关键词: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设施农业栽培生产中,离子浓度检测是实现种植作物栽培营养液优化调控和管理的先决条件。离子选择电极是20世纪70年代在分析化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分支,由于它独特的优势,为实现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离子浓度检测过程中,干扰离子对检测精度影响很大,且相近的离子之间会产生交叉敏感使得检测精度大大降低,传统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时,难以兼顾实时性和准确性,操作程序繁琐,精度较差,严重制约了离子选择电极在设施农业栽培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生产中营养液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多离子浓度测量及离子选择电极性能理论分析,研究了基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多离子浓度检测方法,建立多离子浓度检测步骤和试验方法;然后通过对交叉敏感效应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CART树回归算法的交叉敏感自动校正方法,利用CART树回归在解决多特征数据的复杂相互影响的优势,将CART树回归算法在全局拟合误差判定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交叉敏感校正模型,离子选择电极的交叉敏感校正实验分析表明,钾离子选择电极的检测相对误差从27.5%降至5.25%,实验验证了本校正方法是有效的;最后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离子选择电极为传感器,触摸屏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研制了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实验系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钠离子浓度检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44%,钾离子浓度检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01%,硝酸根离子浓度检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17%。交叉敏感效应对检测精度的影响的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实现了营养液多离子浓度实时检测,有利于促进设施农业栽培生产自动化调控和管理。
【关键词】:检测系统 离子浓度 交叉敏感 离子选择电极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317;TP2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13
- 1.2.1 无土栽培营养液检测方式9-11
- 1.2.2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11-12
- 1.2.3 交叉敏感效应抑制和补偿12-13
- 1.2.4 CART树回归算法13
- 1.3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安排13-16
- 1.3.1 本研究的研究思路14-15
- 1.3.2 本研究的实验方案15-16
- 1.3.3 章节结构安排16
- 1.4 小结16-17
- 第二章 离子选择电极法多离子浓度检测方法研究17-23
- 2.1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理论基础17-20
- 2.1.1 膜电位及Nernst公式17-19
- 2.1.2 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特性19-20
- 2.2 离子选择电极法多离子浓度检测的方法20-21
- 2.3 离子选择电极法多离子浓度检测的特点分析21-22
- 2.4 小结22-23
- 第三章 基于CART树回归算法的交叉敏感效应校正方法23-35
- 3.1 交叉敏感效应产生机理23
- 3.2 基于CART的交叉敏感效应校正方法23-25
- 3.3 基于CART的交叉敏感效应校正方法的实验验证与分析25-33
- 3.3.1 实验方案25-26
- 3.3.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26-33
- 3.4 小结33-35
- 第四章 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的研制35-54
- 4.1 检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5
- 4.2 检测系统工作原理及过程35-36
- 4.3 硬件设计36-43
- 4.3.1 微控制器36-37
- 4.3.2 离子选择电极与参比电极37-39
- 4.3.3 多路信号选择器与信号处理电路39-40
- 4.3.4 温度测量模块40-41
- 4.3.5 TFT液晶触摸显示模块41-42
- 4.3.6 硬件连接42-43
- 4.4 软件设计43-48
- 4.4.1 主程序设计43-44
- 4.4.2 单组浓度测量子程序设计44-45
- 4.4.3 温度测量子程序设计45-46
- 4.4.4 数据处理子程序设计46-47
- 4.4.5 显示子程序设计47-48
- 4.5 检测系统调试48-52
- 4.5.1 调试方法48-49
- 4.5.2 硬件调试49-51
- 4.5.3 软件调试51-52
- 4.5.4 综合调试52
- 4.6 小结52-54
- 第五章 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性能试验54-68
- 5.1 试验内容及步骤54
- 5.2 离子选择电极输出特性标定及结果分析54-61
- 5.2.1 钾离子选择电极的输出特性标定及结果分析54-57
- 5.2.2 钠离子选择电极的输出特性标定及结果分析57-59
- 5.2.3 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输出特性标定及结果分析59-61
- 5.3 多离子交叉敏感模型标定及结果分析61-64
- 5.4 检测系统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64-67
- 5.5 小结67-6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6.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68
- 6.2 工作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寅良,陈凯旋,陈传群;离子浓度对生物吸收~(134)Cs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2 郑元林,陈才法,陈维连;大蟾蜍血清中某些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0年06期
3 陈功;王莉;;山野菜保鲜贮藏与加工[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年02期
4 刘洋;胡海清;;火后溪流中几种离子浓度变化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7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牛中奇;阎静;卢智远;邵旺田;杨芳;;毫米波对细胞膜表面电荷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影响[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孙辉;徐宁;;金冶炼工艺中过程离子浓度在线检测技术分析[A];2011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仪表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勇刚;李浩;阳春华;王莎;;基于NIWVP-PSO的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软测量[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4 罗汀;郭义;郭永明;;家兔腧穴处离子浓度分布特异性的微透析在体研究[A];第九届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晏芳;邓少平;;脂质体稳定性的离子浓度区间实验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顺光;陈树彬;温磊;胡丽丽;王标;;钕离子浓度对受激发射截面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专辑[C];2003年
7 吴学礼;刘静;王定远;孟华;张建华;;基于LabVIEW和研华PCI-1710L的离子浓度检测系统[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伍林;曹淑超;易德莲;秦晓蓉;欧阳兆辉;王艳;连兰;;冷却液中亚硝酸根和钼酸根离子浓度测试盒的研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芹;郭庆;胡鸿志;;基于微控制器的智能微量离子浓度分析仪[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红求;锌冶炼除钴过程建模与智能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玉;南京冬季分级粒径雾水化学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张静怡;不同离子浓度条件下典型有机物对不同超滤膜的吸附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_g文;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D];江苏大学;2016年
4 卢立苹;离子浓度计的研制[D];东北大学;2008年
5 田正山;新型湿法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杨光永;KA0324A离子浓度计的研究与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甘罕;空气离子浓度测量仪的设计[D];河北大学;2013年
8 严磊;含氟硫酸体系铈(Ⅳ)、钍萃取动力学机理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9 崔红斌;离子浓度对聚苯乙烯表面纳米气泡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1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