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固定化大鼠小肠组织制备生物传感器对白藜芦醇的检测

发布时间:2017-06-05 00:12

  本文关键词:固定化大鼠小肠组织制备生物传感器对白藜芦醇的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小肠回肠组织固定到两片核微孔膜中间制成"三明治"式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制成生物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出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刺激其相应受体后的响应电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白藜芦醇的最低检测限为1×10-13 mol/L,在其浓度为8.5×10-12 mol/L时电流变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白藜芦醇的受体已经被饱和。用Origin软件对白藜芦醇与其受体的作用曲线进行双曲线拟合(R2=0.988 7),然后用双倒数法作图求出白藜芦醇与其受体的结合常数和解离常数分别为1.207×10-11和1.118×10-12。由此可以估测出,平均每个细胞的受体数约为85个。通过将白藜芦醇固定化小肠上皮组织所制成的生物传感器的响应值和白藜芦醇与裸电极作用的响应值比较可知,小肠组织细胞对白藜芦醇的响应值显然得到了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的放大作用,其放大倍数为100倍。与此同时,细胞受体明显赋予该生物传感器的可饱和性特征,表现为类似于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的典型特征。通过该传感器第一次定量化测定了白藜芦醇与受体互作并向机体内传递信号的动力学规律,这将为白藜芦醇受体分析、分离与纯化、信号传递及其生物功能评价与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白藜芦醇 固定化 小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1773)
【分类号】:TS207.3;TP212.3
【正文快照】: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最早在1940年由日本人从一种植物白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的根部分离得到。后来发现其广泛存在于葡萄、虎杖、决明子和花生等天然植物或果实当中[1-3],并且是植物遭受胁迫时产生的一种能提高植物抵抗病原性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西梅,刘欣,陈永泉;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1年02期

2 李真;戴媛静;陈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福建分析测试;2001年03期

3 李彦文,杨仁斌,郭正元;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1期

4 王锋;樊先平;王民权;;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7期

5 耿敬章,仇农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6 周南;;德国生物传感器会议[J];分析试验室;2006年06期

7 李永生;高秀峰;齐娇娜;肖真;;乙醇荧光毛细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酿酒科技;2006年07期

8 康天放;刘润;鲁理平;程水源;;再生丝素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J];应用化学;2006年10期

9 陈俭霖;;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污染防治技术;2006年03期

10 ;第十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将在上海召开[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传金;吴海云;左月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莫冰;刘晓为;;浅谈生物传感器在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瑞;康天放;;基于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彤;赵纯;;用于水体监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任湘菱;唐芳琼;;光电化学体系构建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中国感光学会影像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邹琴;李刘冬;;生物传感器在贝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论坛第三次年会会议论文[C];2008年

7 邱筱岷;;生物传感器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芬;张成孝;;多标记型汞离子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湘菱;唐芳琼;;银—金纳米复合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黄智伟;黄琛;;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动向[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莫冰;四大应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张巍巍;美研制出超灵敏生物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2年

3 吴琼;生物传感器迅速成长[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何屹;新生物传感器可观测细菌生长[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毛黎;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何永晋;乌生物传感器研究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3年

7 白毅 王宇星;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佳星;“火眼金睛”窥测基因调控[N];科技日报;2008年

9 汪明;2009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有望突破40亿美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邹争春;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大川;恒温型纳米—滚环扩增-SPR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刘蓬勃;提高微流芯片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唱凯;Ⅰ:LSAW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Ⅱ:两株罕见致病菌的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罗鹏;一次性电化学酒精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卫银银;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筑、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盛平;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曹淑瑞;纳米复合材料固载生物氧化酶构建高灵敏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刘咏;几种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在分析中的研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9 王福昌;无机离子化学传感器及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陈时洪;基于纳米材料构建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英;基于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彩凤;水热法生长微/纳米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吴小平;基于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马晔;三维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范玲玲;两种二茂铁探针的合成及其在QCM生物传感器组装与再生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段凯月;硫族钼化物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何颖;金属纳米材料和功能化的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娟娟;基于纳米材料和酶构建的胆固醇和伴刀豆球蛋白A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王昱琳;基于明胶—多孔炭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汪淑婷;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探针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固定化大鼠小肠组织制备生物传感器对白藜芦醇的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22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