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双机器人协同双面双弧TIG焊接工艺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7:10

  本文关键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双机器人协同双面双弧TIG焊接工艺的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双面双弧TIG焊 氮含量 组织 性能


【摘要】:相比于普通铬镍不锈钢,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材料以氮代镍,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镍,同时还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而焊接作为高氮钢材料的重要加工手段,对高氮钢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但研究表明,在焊缝区和热影响区易产生氮损失和氮气孔是这种材料的焊接难点。因此,如何解决高氮钢材料在焊接时产生的这些问题,是焊接要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双机器人协同双面双弧TIG焊接系统针对7mm厚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对接立焊试验研究,采用调节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保护气组分的方法,探究了焊缝中的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焊缝中含氮量的不同对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索了焊缝固氮的方法,最终实现了焊缝固氮的目的,并完成了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的探索。当使用纯Ar作为焊接保护气时,焊接过程非常稳定,整个过程中电弧弧柱长度无变化,且无飞溅产生。而且当保护气中氮气比例的升高时,电弧稳定性变差,焊接电弧逐渐开始失稳,飞溅越来越大,焊缝宽度增加,焊缝中咬边缺陷愈发明显,焊缝成形变差。同时,实际焊接电流也不断下降。保护气中氮气的比例对焊缝中气孔性有很大影响。当保护其中氮气比例在20%以下时,焊缝无气孔,x射线检测结果为1级片;当氮气比例高于40%后,焊缝中开始产生气孔,此后焊缝中气孔逐渐增多,气孔数在保护气为纯氮气时最多,此时焊缝中不仅有小大气孔,还出现了气孔连成一起形成一条狭长的气孔带的情况。焊缝中的氮含量随着保护气中氮气的比例的提高而不断增大。保护气为纯氩气时,焊缝中氮含量为0.25%;保护气为纯氮气时,焊缝含氮量可达到0.75%,低于母材的0.76%。焊缝含氮量对焊缝中δ-铁素体的含量有影响。焊缝中氮含量越高,δ-铁素体的含量越低,而且始终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变化范围在0.083%-0.12%之间。母材中的铁素体含量最高,达到0.17%。研究焊缝含氮量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时发现,焊缝凝固模式始终是A模式。当焊缝中氮含量为0.25%时,焊缝由奥氏体基体和奥氏体树枝晶组成;当焊缝中氮含量达到0.48%之后,焊缝组织为单相胞状奥氏体晶和断续的骨架状奥氏体树枝晶,还有部分奥氏体柱状晶。并且,随着焊缝中氮含量的持续增大,奥氏体树枝晶逐渐粗化,枝晶间距开始增大,枝晶臂变粗,奥氏体柱状晶也逐渐变短变粗,同时生长方向也更加无序。另外,XRD检测发现,在焊缝中有碳化物析出,还有部分Fe-Mn-Cr系合金组织,但是没有发现氮化物。焊缝中氮含量不同,其力学性能也有所差异。焊缝的抗拉强度随着焊缝中含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当焊缝中氮含量为0.75%时,接头的拉伸强度最低,占母材的77.5%;当焊缝中含氮量达到0.62%时,其抗拉强度最高,为了母材的83.2%;焊缝的显微硬度随着焊缝中氮含量的增加而呈现整体变大的趋势,焊缝区的母材硬度值一直大于热影响区的硬度值,但是低于母材的硬度值;当焊缝中氮含量增大时,对应的焊缝的冲击吸收功先变大后变小,在焊缝中氮含量为0.62%时,冲击吸收功最大,与母材的冲击吸收功相当。综合评价不同氮含量的焊缝,从焊缝外观、缺陷水平、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考虑,发现最优焊接工艺参数为:(1)10%N2+90%Ar,双面直流120A;(2)20%N2+80%Ar,从侧直流115A,主侧直流脉冲峰值191A,基值为20%,占空比50%,频率5Hz。保护气体流量为13L/min,焊接速度25cm/min。此时焊缝成型美观,X射线检测为I级片:显微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组织且晶粒细小生长方向各异;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80%以上,从拉伸断口韧窝形貌分析此时塑性最好;焊缝区显微硬度值相较于其他焊缝处在高水平;冲击韧性试验也显示这两种焊缝的韧性最好。同时这两种工艺下焊缝实现了固氮的目的,焊缝中氮含量分别达到0.48%和0.62%。因此可以认为此时的焊接工艺达到最优。
【关键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双面双弧TIG焊 氮含量 组织 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444.74;TP2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1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2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及近况12-13
  • 1.2.2 国内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及近况13-14
  • 1.3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研究现状14-20
  • 1.3.1 焊缝固溶氮含量和气孔性15-19
  • 1.3.2 氮化物19
  • 1.3.3 焊接裂纹19-20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0-21
  • 2.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双面双弧TIG焊接工艺方案21-26
  • 2.1 双面双弧TIG焊接工艺方法分析21-22
  • 2.2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备22-24
  • 2.2.1 试验材料22-23
  • 2.2.2 试验设备23-24
  • 2.3 研究思路和试验方案24-26
  • 2.3.1 研究思路24-25
  • 2.3.2 工艺试验方案25-26
  • 3.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双面双弧TIG焊接工艺试验26-35
  • 3.1 焊接工艺参数26
  • 3.2 焊接工艺对焊缝外观的影响26-29
  • 3.3 焊接工艺对焊缝中氮含量的影响29-30
  • 3.4 焊接工艺对焊缝中气孔性的影响30-32
  • 3.5 焊接工艺对焊接裂纹倾向的影响32-33
  • 3.6 本章小结33-35
  • 4.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氮行为的研究35-52
  • 4.1 焊接接头宏观形貌35-36
  • 4.2 母材的显微组织36-37
  • 4.3 焊缝中的氮含量对焊缝区显微组织的影响37-43
  • 4.3.1 不同氮含量下的焊缝区组织形貌37-39
  • 4.3.2 焊缝区组织XRD物相分析39-40
  • 4.3.3 焊缝区EDS分析40-43
  • 4.4 焊缝中的氮含量对熔合区显微组织的影响43-45
  • 4.4.1 不同氮含量下的熔合区显微组织分析43-44
  • 4.4.2 熔合区EDS分析44-45
  • 4.5 不同氮含量下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分析45-47
  • 4.6 焊缝中的氮含量对焊缝中铁素体含量的影响47-48
  • 4.7 焊缝金属的凝固模式分析48-51
  • 4.7.1 凝固模式对组织形态的影响48-50
  • 4.7.2 凝固模式对气孔的影响50-51
  • 4.8 本章小结51-52
  • 5. 焊缝中的氮含量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52-61
  • 5.1 拉伸试验52-55
  • 5.2 硬度试验55-58
  • 5.3 焊缝冲击试验58-59
  • 5.4 本章小结59-61
  • 6. 结论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津如;近年日本的焊缝自动检验动向[J];无损探伤;2001年01期

2 郭旭英;浅谈焊缝符号国家标准在设计文件中的正确标注[J];航天标准化;2004年03期

3 王乃成;关于焊缝表示法两个国家标准的介绍与分析[J];航天标准化;2005年03期

4 董自强;赵红艳;王燕;;钢结构产品检验中简易焊缝尺的制作及使用[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0期

5 蔡娟;赵长生;李永平;;一种焊缝致密性快速检验方法[J];起重运输机械;2013年08期

6 郝世海;王彦君;熊登保;;钛焊缝表面氧化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J];焊接;1983年01期

7 萧前;关于焊缝系数的几点看法[J];石油化工设备;1987年04期

8 孙景荣;;铝焊缝常见缺陷及返修[J];焊接技术;1989年05期

9 任兰雄;;焊缝结晶偏析对射线底片的影响[J];物理测试;1990年01期

10 刘邦宣;;如何提高焊缝返修合格率[J];焊接技术;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青;朱红亮;李洪刚;白福清;蒋旭伟;;龙城大桥钢结构焊缝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马海涛;王来;赵杰;韩双起;丛继功;李卫东;刘民;佟金杰;;汽油加氢装置反应器出口管线焊缝开裂原因分析[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安营;张国顺;王秀京;;耳座焊缝的超声波探伤[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4 陈永祥;瞿才渊;;大型焊接齿轮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方法[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峰;;渗透检验时对焊缝表面缺陷渗透能力的分析[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永祥;瞿才渊;;大型焊接齿轮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方法[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渝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重庆分册)[C];2009年

7 吴佑明;范崇显;杨世柏;;超高温服役的奥氏体耐热钢焊缝失效分析[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孙周明;张连华;陈善忠;李旭;;提速车焊接转向架焊缝TIG重熔工艺的研究[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何伟;;钢管螺旋焊缝表面缺陷性质分析[A];2007四川省理化检验、无损检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征;;铝合金薄板长直焊缝的自动跟踪系统[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湖南工学院 蒋冬青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胡荣;MPS3750B型立磨安装时的焊接要领[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岳华;高清洁管道质量“要诀”[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石建芬 赵凤 卢鹏;钢管生产“穿斗篷”“戴面罩”[N];中国石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敏;钛合金T-型结构单面焊背面双侧成形焊接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甄任贺;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机理与位置识别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朱强;CLAM钢TIG焊接接头性能及其在液态锂铅中腐蚀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李菊;钛合金低应力无变形焊接过程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陈俐;航空钛合金激光焊接全熔透稳定性及其焊接物理冶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姚远;几种Fe-C系汽车材料大功率CO_2激光深熔焊接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沈长斌;搅拌摩擦与缓蚀剂联合作用下铝合金焊缝的室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立伟;基于视觉信息的钢板连续生产线激光焊接关键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宁;激光视觉V型焊缝图像识别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范力予;工业焊缝形貌的线激光三维识别检测算法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郝凯;实腹式伸缩臂架焊缝失效分析方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军涛;焊缝表面缺陷的三维特征提取及线激光检测[D];中北大学;2016年

5 俞慧芳;焊缝特征导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房晓玉;CeO_2添加量对6061-T6铝合金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7 陈廷艳;不均匀激励磁场下的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规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刘发强;CLAM钢TIG焊焊缝微观组织及其在550℃静态铅铋中腐蚀行为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付有卓;钛和锆复合作用下2A12铝合金MIG焊焊缝组织细化机制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10 杜博宇;焊接机器人无示教模式三维焊缝信息提取[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3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73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