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控制自动投棒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远程控制自动投棒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泡排棒 平衡阀 红外传感器 自动投棒 远程控制 上位机
【摘要】: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常会出现井筒积液现象,排水采气作业贯穿整个采气过程,导致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针对目前自动投棒装置内部带压、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远程控制泡排棒自动投放系统,主要包括井口投棒装置、本地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的井口投棒装置上设计有压力平衡装置和投棒监测装置,从而实现了投棒腔体与井口压力的平衡问题,防止泡排棒在投棒装置内受到井口气流剧烈的冲击而损坏,还实现了投棒监测和记录功能。开发的远程控制上位机系统在现场进行试验,实现了定时定量自动投棒,系统稳定可靠。该系统的成功研制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泡排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陕西天成石油科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泡排棒 平衡阀 红外传感器 自动投棒 远程控制 上位机
【分类号】:TE938
【正文快照】: Citation:WANG Xiaodong,DUAN Baoyu,WU Yu,LEI Ruiping,MA Jixiang,XIONG Wei,ZHOU Xia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controlling automatic bar dropper system[J].Oil DrillingProduction Technology,2016,38(6):859-862.在天然气井开采的中后期,气井压力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骏苗,邹德恕,沈光地;微机械气动红外传感器的流体分析[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4年01期
2 左明;矿用红外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自动化;1991年02期
3 李文伟;牛芳芳;颜秋男;朱震;;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卷烟纸阴燃速率测量仪设计[J];中国造纸;2013年03期
4 成加国;;红外传感器在节能水龙头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3期
5 叶露;武晓阳;聂真威;;强激光与红外传感器光轴平行性测量仪器的研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8年Z1期
6 白泽生;;一种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7期
7 杨谨福;InSb用于红外传感器[J];稀有金属;1986年01期
8 王光艳;郑雅X;裴振宏;吴刚;雷骅;李莎莎;;基于红外对射技术的安全警示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08期
9 朱文琦;;矿用智能降尘控制器的研究[J];电器工业;2010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文富;;微型一体化恒温红外传感器[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宗新;王丹伟;张迪超;徐世录;;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分析[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明;陈四海;潘峰;汪殿明;黄光;;微型柔性红外传感器的制作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4 张春林;赵丽;李兴红;;红外传感器在自动寻迹车系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5 吴颖铭;;基于红外传感器的LED智能感应控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广东 欧阳桂 编译;红外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N];电子报;2013年
2 甘肃 杨华;用红外传感器制作的人体感应多功能控制器[N];电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菁菁;机器人总动员[N];计算机世界;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无线传输式肌电近红外传感器及其假手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朝;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的读出电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志远;双红外传感器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张坤;交通排放在线检测的红外传感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黄娜;基于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莉;基于红外传感的二氧化碳测量装置[D];苏州大学;2011年
7 陈非石;双红外传感器分布式信息融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郭伟红;基于神经网络的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建模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yN;UL 01 01 1红外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10 姚镭;单片集成MEMS红外传感器中的低噪声CMOS接口电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680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8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