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随机模型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评估

发布时间:2017-08-19 04:22

  本文关键词:基于随机模型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可生存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连续时间马尔科夫链 随机模型检测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控区域内的大量具有自治和无线通信协作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不可能检测和阻止所有的入侵,因此必须保证在发生入侵的情况下关键设施不间断的提供服务。可生存性正式为此而诞生的关键服务保障技术。为了明确网络系统在遭遇故障和攻击后究竟是否具有继续提供关键服务的能力,需要对可生存性进行评估,以便于对可生存网络的设计与部署提供指导。随机模型检测技术是一种对有限状态系统进行验证的技术,通过建立相应的状态系统模型来描述待验证系统,使用逻辑公式形式化规约待验证的性质,然后调用验证算法自动化完成性质的分析。随机模型检测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在分析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等指标方面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基于随机模型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可靠、易用等特点,本文将利用随机模型检测技术来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生存性,主要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了在发生故障和攻击下单节点行为演化的连续时间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单节点行为模型的组合方式建立了整个网络行为演化的连续时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该网络模型能够刻画节点之间的连通关系,规避了现有基于模型的分析技术对节点分布与拓扑结构的依赖性。(2)PRISM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随机模型检测工具,使用PRISM需要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并发系统知识,而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工作者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开发了将网络的初始部署映射为一个PRISM建模语言描述的可生存评估模型的算法,从而达到建模过程自动化的目的。(3)为了量化网络系统在遭遇故障和攻击后继续提供关键服务的能力,建立了各种可生存性评估指标的连续随机逻辑CSL刻画,包括k-connectivity概率、稳态可用性等等。将所建模型与描述可生存指标的CSL公式输入PRISM,即可完成可生存评估指标的自动化计算。这种应用逻辑描述评估指标的方式,可以使只关注于指标本身,而不用关心得到指标数值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可生存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连续时间马尔科夫链 随机模型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9;TN92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生存性8-9
  • 1.1.2 随机模型检测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的分析现状11-12
  • 1.2.2 随机模型检测分析现状12-13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13-15
  • 第二章 相关的概念和定义15-22
  • 2.1 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15-17
  • 2.2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17-19
  • 2.3 连续随机逻辑(CSL)19-20
  • 2.4 随机模型检测工具PRISM20-22
  • 第三章 可生存建模22-28
  • 3.1 单节点可生存评估模型22-24
  • 3.1.1 节点行为分类22-23
  • 3.1.2 转换状态23-24
  • 3.2 网络可生存评估模型24-27
  • 3.2.1 平行组合24-25
  • 3.2.2 节点状态对标记函数的影响25
  • 3.2.3 移动对网络可生存评估模型的影响25-26
  • 3.2.4 与其它可生存评估模型的比较26-27
  • 3.3 本章小结27-28
  • 第四章 自动化建模28-36
  • 4.1 状态转换对网络连接的影响28-31
  • 4.2 PRISM建模语言表示的可生存评估模型31-35
  • 4.3 本章小结35-36
  • 第五章 可生存性评估指标的逻辑刻画与计算分析36-55
  • 5.1 单节点可生存性评估指标的逻辑刻画36-37
  • 5.2 单节点可生存性评估的计算与分析37-42
  • 5.3 网络可生存性评估指标的逻辑刻画42-44
  • 5.4 网络可生存性评估的计算与分析44-54
  • 5.5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6.1 结论55-56
  • 6.2 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志,张玉清,李学干;网络可生存性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2005年20期

2 赖积保;王慧强;王健;;系统可生存性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7年03期

3 王海涛;宋丽华;;网络可生存性及其度量方法[J];航空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4 黄继鹏;帅春燕;;基于保能性的层次化系统可生存性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4期

5 高昀;;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建模与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2010年21期

6 梁霄;孟相如;陈铎龙;庄绪春;;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网络可生存性综合评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7 邹荣念;赵文涛;王鹏飞;张帆;;嵌入式系统可生存性分析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3年09期

8 ;政府是一个可生存性系统[J];电子政务;2005年Z3期

9 张鸿志,张玉清,李学干;可生存性及紧急算法特征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1期

10 张永,方滨兴,包秀国;网络可生存性研究概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志;张玉清;;网络可生存性研究进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2 程莹;宋蕾;孙健;韩伟杰;;可生存性网络研究[A];全国ISNBM学术交流会暨电脑开发与应用创刊2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侯雨桥;屈宇;刘林峰;郑庆华;刘烃;郑超;杨子江;;基于调用结构的软件可生存性评估方法[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4 贾连兴;易慧;曹建明;;浅析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分析与建模方法[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黄燕芳;张玉清;;可生存性控制系统的有限状态机的设计[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6 郭渊博;马俊;张畅;王亚弟;;空间网络一体化安全与可生存性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董木伟;刘宇靖;彭伟;;两种区域故障模型下的互联网城市拓扑可生存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8 沈洁;赵培欣;张亮;施伯乐;;R~2:一种增强Web服务可信度的代表元-复件模型[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7年

9 董庆宽;张玉清;冯登国;;网络应急响应体系架构及其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10 付戈;时杰;李专;张国宾;胡红清;朱虹;;一种有效的受损数据隔离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良;弹性光网络中可生存性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乐君;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赵国生;任务关键系统可生存性增强的应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熊琦;基于自律计算的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赵金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系统生存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薇;信息存储系统可生存性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密霞;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可生存性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8 赵成丽;网络信息系统可生存性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戴华;可生存性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张惠娟;基于博弈论的可生存网络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志;网络可生存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健;网络可生存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朱宝卫;短波接入网可生存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王勇;基于随机模型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评估[D];江苏大学;2016年

5 陈家庆;基于生存数据流图的可生存性定量分析及模型设计方法[D];湖南大学;2008年

6 赵金凤;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分析[D];扬州大学;2008年

7 刘红军;基于服务漂移的可生存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刘金亮;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可生存性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肖海成;基于自主配置的系统可生存性增强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潘世英;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策略与量化评估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8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98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