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碳纤维基电极电化学传感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6:44

  本文关键词:碳纤维基电极电化学传感功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4-胺基苄膦酸 扑热息痛


【摘要】: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廉价、高灵敏度和短的制备时间等在生物化学和理论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裸电极选择性极差在传感前裸电极需要重复抛光打磨电极表面,提高电极表面电化学活性。因此,经常根据应用需要选用功能材料改变电极表面结构,制备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s,CMEs)。经常利用小的有机分子、聚合物、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修饰裸电极。因为纳米纤维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均一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因此,纳米纤维在电化学修饰电极中应用十分普遍。硝酸镍与聚乙烯醇(PVA)配制混合前驱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以非导电基底石英片接收复合纳米纤维,再氮气保护中分阶段煅烧,制备出金属单质镍掺杂的碳纳米纤维网络电极。SEM图表明无论煅烧前还是煅烧后复合纳米纤维均是连续的、光滑的,TEM图表明镍纳米颗粒镶嵌在碳纳米纤维中,XRD进一步证明晶体镍纳米颗粒成功掺杂、镶嵌在碳纳米纤维中。用制备的镍掺杂的碳纳米纤维网络电极成功的传感扑热息痛(PCT)和葡萄糖(GLU),并且该电极分别表现宏观电极和微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传感实验表明镍掺杂碳纳米纤维网络电极比GCE和镍电极有更高的灵敏度。为了进一步探究碳纤维基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功能,实验还选用单根碳纤维(SCF)和4-氨基苄膦酸修饰的单根碳纤维(4-ABPA/SCF)电极在pH 1?7的支持溶液中传感检测PCT。SCF电极与裸玻碳电极传感PCT相比,单根碳纤维电极具有特殊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在pH 1?7的支持溶液中表现出两个氧化峰。4-ABPA/SCF电极在不同pH中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在pH 1?3检测PCT表现出一个氧化峰,但是在pH4?6时,循环伏安曲线上表现出两个氧化峰,pH为7时又表现出一个。
【关键词】: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4-胺基苄膦酸 扑热息痛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TP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本课题来源7
  • 1.2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7-11
  • 1.2.1 化学修饰电极7-8
  • 1.2.2 化学修饰电极的功能与作用8-9
  • 1.2.3 微电极9
  • 1.2.4 纳米电分析化学9-11
  • 1.3 课题理论依据11-14
  • 1.3.1 静电纺丝11-13
  • 1.3.2 纳米纤维传感功能13-14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14-15
  • 第二章 静电纺丝制备超灵敏镍掺杂碳纤维电极传感扑热息痛和葡萄糖15-24
  • 2.1 引言15-16
  • 2.2 实验16-23
  • 2.2.1 实验试剂16
  • 2.2.2 实验仪器16
  • 2.2.3 Ni:CNFs电极制备16
  • 2.2.4 Ni:CNFs电极形态结构表征16-20
  • 2.2.5 检测Ni:CNFs电极的传感功能20-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p H调控的单根碳纤维以及 4-氨基苄膦酸修饰单根碳纤维微电极传感扑热息痛24-34
  • 3.1 前言24-25
  • 3.2 实验25
  • 3.2.1 实验试剂25
  • 3.2.2 实验仪器25
  • 3.2.3 修饰电极25
  • 3.2.4 SCF和 4-ABPA/SCF电极传感检测PCT25
  • 3.3 结果与讨论25-32
  • 3.3.1 电极的表征25-26
  • 3.3.2 SCF和 4-ABPA/SCF电极电化学表征26-28
  • 3.3.3 SCF和 4-ABPA/SCF电极的电化学传感性能28-30
  • 3.3.4 两电极在不同pHs支持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30-32
  • 3.4 本章小结32-34
  • 第四章 总结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48
  • 作者简介48
  • 攻读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恩磊;唐元洪;张勇;林良武;裴立宅;;流动催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工艺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11期

2 张恩磊;唐元洪;张勇;;金属催化剂对碳纳米纤维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07年03期

3 李飞;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朱光;王茂发;;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Y形碳纳米纤维[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4 王兰娟;李春忠;顾锋;周秋玲;;乙醇火焰燃烧制备螺旋碳纳米纤维及结构分析[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6期

5 毕鸿章;;湿法贮存的碳纳米纤维覆面毡[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4期

6 乔辉;杨笑;魏金柱;;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年06期

7 李恩重;杨大祥;郭伟玲;王海斗;徐滨士;;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1年S2期

8 付沙威;谢圆圆;沈璐;陶荟春;;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大谷朝南;刘辅庭;;碳纳米纤维制造方法[J];合成纤维;2012年11期

10 王传新;谢秋实;汪建华;谢海鸥;;碳纳米纤维/镍管复合材料的制备[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丹;邹小平;程进;任鹏飞;李飞;朱光;王茂发;;平直碳纳米纤维与螺旋碳纳米纤维的共同生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2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氢在碳纳米纤维中吸附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程进;邹小平;王丽坤;;一种制备碳纳米纤维的简单方法[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飞;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王茂发;朱光;;通过乙醇催化燃烧方法制备碳纳米纤维[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5 王茂发;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李飞;朱光;;催化燃烧法制备碳纳米纤维球形团聚物[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6 李飞;邹小平;程进;任鹏飞;张红丹;王茂发;朱光;;多方向生长碳纳米纤维的催化燃烧制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7 程进;邹小平;张红丹;李飞;任鹏飞;朱光;王茂发;;催化剂对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碳纳米纤维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8 李飞;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朱光;王茂发;;乙醇催化燃烧法制备Y形碳纳米纤维[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恩重;杨大祥;郭伟玲;周新远;王海斗;徐滨士;;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海洋;连鹏飞;方舟;蔡晴;隋刚;李鹏;于运花;邓旭亮;杨小平;;具有生物活性的碳纳米纤维的制备[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飞;基于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祁祥;碳纳米纤维的高温转变及其同质异构结的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李妙鱼;碳纳米纤维膜为载体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母静波;电纺碳纳米纤维/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光催化和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覃勇;螺旋碳纳米纤维的生长样式控制及其生长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邵东锋;负载氧化锌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D];江南大学;2012年

7 陈久岭;甲烷催化裂解生产碳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1999年

8 张呈旭;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一体化电极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宋晓峰;基于电纺丝技术构筑碳基和二氧化锡基一维纳米材料[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效艳;基于天然纤维素物质的含钛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丽;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的电纺合成与电容脱盐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旭康;生物活性碳纳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丁谦;水溶性碱金属盐催化合成碳纳米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孙江曼;钛酸锂/碳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李拧拧;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曹国林;三维碳纳米纤维负载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复合电催化剂用于高效氧析出[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祁麟;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对电极的柔性碳纳米纤维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8 丁稳;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行为及构建水合肼生物传感器[D];东南大学;2015年

9 汤栋;碳纳米纤维/黄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10 郭耀芳;三维多孔复合双功能电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5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5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