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PSO-DE混合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PSO-DE混合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给水管网 多目标优化设计 供水可靠度 粒子群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
【摘要】: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给水管网系统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一般占到整个供水系统总投资的50%~80%。管网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关乎到供水是否安全可靠,还关系到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是否经济。论文建立了管网总费用年折算值最小、管网水力可靠度和水质可靠度最大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了管网优化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采用改进粒子群-差分进化(PSO-DE)混合算法对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主要结论如下:(1)对常用的几种水量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灰色预测GM(1,1)模型自身的缺点提出了改进,通过实际资料对常用预测模型和改进灰色预测GM(1,1)模型进行了预测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灰色预测GM(1,1)模型能较好的克服GM(1,1)模型灰度大的缺点,模型预测精度更高(MAPE=0.159%),可用于实际城市供水系统中长期负荷的预测。(2)对城市单水源环状供水管网进行了水力分析,引入了水质熵的概念,建立了水质可靠度目标函数,并与经济费用目标函数和水力可靠度目标函数三者联立构建了供水管网多目标优化模型。(3)针对粒子群算法(PSO)和差分进化算法(DE)的特点,对二者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差分进化混合优化算法。在环状管网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选择用拟牛顿法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4)以具有代表性的供水管网工程实例进行优化设计,在MATLAB平台上,采用了基于整数编码的改进PSO-DE混合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并将优化结果与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优化模型得到的设计方案总投资节省约6.0%,管网系统可靠度提高了10.34%,单位可靠度所需费用降低了14.81%。
【关键词】:城市给水管网 多目标优化设计 供水可靠度 粒子群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1.33;TP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城市给水管网优化方法研究现状11-16
- 1.2.1 传统的确定性数学优化方法11-13
- 1.2.2 现代随机性优化方法13-16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创新点16-17
- 1.3.3 技术路线17-18
- 2 城市需水量预测模型18-34
- 2.1 生活需水量的预测19-29
- 2.1.1 用水定额法19-20
- 2.1.2 时间序列预测法20-21
- 2.1.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方法21-22
- 2.1.4 灰色模型预测方法22-24
- 2.1.5 改进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24-26
- 2.1.6 生活需水量预测结果及比较26-29
- 2.2 工业需水量预测29-30
- 2.2.1 增长率预测法29
- 2.2.2 万元产值指标法29-30
- 2.2.3 重复利用率提高法30
- 2.2.4 工业需水量预测30
- 2.3 其他需水量预测30-31
- 2.4 城市供水管网的总需水量31
- 2.5 本章小结31-34
- 3 给水管网多目标优化模型34-58
- 3.1 给水管网水力学基础方程34-38
- 3.1.1 节点连续性方程34-35
- 3.1.2 能量方程和水头损失35-38
- 3.2 给水管网水力学计算38-44
- 3.2.1 节点流量的计算38-39
- 3.2.2 初始流量的分配39-40
- 3.2.3 水力计算求解方法40-44
- 3.3 水力可靠度计算模型44-46
- 3.3.1 节点可利用水量44-46
- 3.3.2 节点可靠度46
- 3.3.3 管网水力可靠度46
- 3.4 水质可靠度计算模型46-52
- 3.4.1 节点余氯计算47-48
- 3.4.2 管网水质熵模型48-49
- 3.4.3 管网水质可靠度49-52
- 3.5 经济费用目标函数52-53
- 3.5.1 管网建设费用52
- 3.5.2 输水泵站动力费52-53
- 3.6 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53-57
- 3.6.1 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53-54
- 3.6.2 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求解54-56
- 3.6.3 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56-57
- 3.7 本章小结57-58
- 4 基于改进PSO DE混合算法的模型计算58-74
- 4.1 粒子群算法(PSO)58-62
- 4.1.1 原始粒子群优化算法58-60
- 4.1.2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60-62
- 4.1.3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62
- 4.2 差分进化算法(DE)62-65
- 4.2.1 差分进化算法原理和流程62-64
- 4.2.2 差分进化参数自适应策略64-65
- 4.3 混合粒子群-差分进化算法及改进65-67
- 4.3.1 NFL定理65
- 4.3.2 PSO-DE算法思路65-67
- 4.3.3 信息交互学习机制67
- 4.4 基于改进PSO-DE混合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67-72
- 4.4.1 优化设计步骤68-69
- 4.4.2 数值编码方式69-70
- 4.4.3 管网信息的矩阵表达70-71
- 4.4.4 算法参数71-72
- 4.4.5 算法的MATLAB实现72
- 4.5 本章小结72-74
- 5 工程实例74-94
- 5.1 工程概况74-76
- 5.1.1 城市概况74
- 5.1.2 自然情况74-75
- 5.1.3 水量水质情况75-76
- 5.2 管网信息及相关参数确定76-83
- 5.2.1 管网设计规模76-78
- 5.2.2 管网布置78-80
- 5.2.3 优化模型相关参数80-83
- 5.3 基于改进PSO-DE混合算法的多目标管网优化模型83-85
- 5.3.1 多目标管网优化模型83-84
- 5.3.2 节点和管段信息84-85
- 5.4 计算结果与比较85-92
- 5.4.1 管道流量比较85-86
- 5.4.2 节点水压比较86-87
- 5.4.3 消防和事故校核87-89
- 5.4.4 泵站选型和运行费用89-90
- 5.4.5 费用比较及费用分析90-92
- 5.4.6 管网可靠性比较92
- 5.5 本章小结92-94
- 6 结论和建议94-96
- 6.1 结论94
- 6.2 建议94-96
- 致谢96-98
- 参考文献98-106
- 附录106-110
- A. 灰色评价预测MATLAB主程序S106-109
- B. 提取管段端点坐标的Auto Lisp程序109-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烈藩;给水管事故原因论证和对策探讨[J];冶金丛刊;2000年03期
2 赵洪宾,陈兵,伍悦滨;给水管网漏失预测模型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3 秦海平;市区给水管网建设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年03期
4 秦玉壮;住宅小区给水管网管理[J];山西建筑;2002年06期
5 伍悦滨,赵洪宾,张海龙;用节点水龄量度给水管网的水质状况[J];给水排水;2002年05期
6 郑毅;给水管网调整规划的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7 张立秋,张朝升,李淑更;在《给水管网》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3期
8 许刚;朱汶迁;吴金民;;基于蚁群算法的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9 喻良;陈宇辉;;优选管径法在给水管网计算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2期
10 王圃;张玉;魏旭升;;遂宁市城区给水管网改扩建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晔;寇新建;;给水管网可靠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桂臣;蒋白懿;刘新;冯青;;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与探讨[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黄金;张潇;;农村给水管网设计概述[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晓波;陈浩涛;;对汕头市中心城区给水管网规划的几点体会[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付踊跃;于涛;;论抢修节在给水管网抢修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俞国平;;给水管网最优化设计的一个方法[A];土木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1年
7 李慧博;柴立和;;给水管网的分形生长分析[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秦芳芳;王松岭;;大型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秦芳芳;王松岭;;大型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邢丽云;;给水管网水力建模数据分析与研究[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6:供水管网改造与运行管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陈进周;“宝硕”推出新一代PVC给水管[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彭跃东;2.5亿元让百姓吃上放心水[N];沈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克功;分区管理模式给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模拟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米子龙;水源切换对给水管网水质铁稳定的影响及控制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佟慧妍;给水管网闭塞水中铸铁腐蚀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谢善斌;基于瞬变流动分析的给水管网事件模型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洋;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许刚;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正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钟丹;给水管网余氯衰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艳;给水管网的污染物入侵流量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陈宇辉;给水管网动态模型维护与校验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黄亚东;给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选址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浩;小城镇给水管网渗漏预测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叶晖;基于反分析理论的给水管网管段摩阻系数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肖朝红;深圳市宝城片区给水管网现状评估[D];清华大学;2015年
4 平俊晖;基于智能监测系统的给水管网调度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刘昌宏;给水管网末端管型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严程;基于MATLAB的阎良区武屯镇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7 郭东东;基于反分析理论的给水管网有效管径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王伟超;给水管网交叉型节点非完全混合水质模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魏静;基于改进NSGA2算法的给水管网多目标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10 逯清清;给水管网环境条件对生物膜形成和水质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3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3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