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嵌入式CAN总线与以太网冗余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9-28 15:40

  本文关键词:嵌入式CAN总线与以太网冗余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网关 CAN总线 以太网通信 嵌入式Linux


【摘要】:现代船舶自动化面向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迅速发展,因此对船舶的自动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CAN总线因为其较高的可靠性、网络安全性、实时性和低成本性在船舶机舱等强干扰的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尽管CAN总线具有诸多优点,但CAN总线不适合远距离数据传输及远程控制。而以太网稳定的通信质量、自纠错功能以及开放性强、传输距离不受限制等优点可以弥补CAN总线的缺点。并且以太网的特性也方便多个CAN网络的信息大量集中后的管理。CAN总线与以太网网关是一种CAN总线与以太网之间协议转换的装置,主要作用是实现CAN总线数据与以太网数据的双向透明传输。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在硬件上双路冗余热备份的网关。网关采用分离式多线程的设计方案,以ATMEL-SAM9X25为核心处理器,嵌入式Linux系统为平台,设计了一种采用公共数据交互区的操作方法,将信息交互的热备份冗余方式增加到4种。本文通过研究CAN总线基本原理,结合linux系统的特点,将整个设计方案分为CAN总线传输、以太网传输、公共数据交互区动态管理、故障监测等多个部分。通过建立公共数据交互区以及公共信号量,使多个线程之间协同工作,提高了整个网关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增加了2种冗余方式。本文各个部分中:CAN总线传输部分实现了波特率设置、屏蔽码设置以及数据传输;以太网传输部分实现了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公共数据交互区部分实现了互斥操作和动态管理;故障检测部分中实现了CAN总线和以太网的故障检测。本文在以太网传输中主要以TCP协议为主,同时支持UDP协议。在此之外,设计实现了用户参数设置模式,通过账户密码验证可以设置网关的相关参数。最后通过Visual C++6.0开发PC端软件对应的动态链接库。最后经过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网关可以完成协议转换,监测网关故障,通过4种冗余方式提高了可靠性,满足船舶相关设备设计规范要求,同时也适用于自动控制的各个领域相关应用。
【关键词】:网关 CAN总线 以太网通信 嵌入式Linux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65;TP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11-14
  • 1.2.1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现状11-12
  • 1.2.2 船舶自动化网络介绍及网关的技术发展现状12-14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4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14-16
  • 第2章 CAN总线基本原理与网关的整体架构设计16-30
  • 2.1 CAN总线基本原理和帧格式16-21
  • 2.1.1 CAN总线工作基本原理16-17
  • 2.1.2 CAN总线报文帧格式17-21
  • 2.2 网关的硬件介绍21-23
  • 2.3 网关的框架设计23-30
  • 第3章 网关各部分的具体设计与实现30-60
  • 3.1 公共数据交互区模块30-35
  • 3.1.1 公共数据交互区模块的创建30-31
  • 3.1.2 公共数据交互区模块的读写31-35
  • 3.1.3 公共数据交互区的动态管理35
  • 3.2 故障检测模块35-42
  • 3.2.1 CAN总线错误处理35-36
  • 3.2.2 CAN总线故障界定36-39
  • 3.2.3 CAN总线故障检测与判定39-41
  • 3.2.4 以太网的故障检测41-42
  • 3.2.5 故障报错42
  • 3.3 CAN总线通信模块42-48
  • 3.3.1 CAN波特率的设置43-45
  • 3.3.2 CAN总线的接收与发送45-48
  • 3.4 以太网通信模块48-55
  • 3.4.1 双网卡的设置与初始化48-51
  • 3.4.2 以太网通信模式51-55
  • 3.5 自动对时功能55-56
  • 3.6 Windows环境动态链接库的设计56-58
  • 3.7 本章小结58-60
  • 第4章 网关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结果与分析60-72
  • 4.1 网关功能测试结果与分析60-69
  • 4.1.1 4种冗余方式的数据传输测试结果与分析60-64
  • 4.1.2 公共数据交换区动态管理实验结果与分析64-65
  • 4.1.3 故障检测与提示实验结果与分析65-68
  • 4.1.4 自动对时实验结果与分析68-69
  • 4.2 网关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69-72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作者简介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博;宋政湘;王建华;耿英三;张自驰;;智能电器接入以太网方式的比较及其接口的开发[J];低压电器;2007年01期

2 李睿;黄守道;吴桂清;;单芯片以太网的开发及其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1期

3 王彦瑜;郭玉辉;敬岚;马晓莉;黄继江;;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多串口以太网连接器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2期

4 于申申;;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J];硅谷;2011年17期

5 董新宇;基于以太网的数据通信接口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05年01期

6 王强;张和生;叶华;;交通信息采集的UDP通信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3期

7 王福刚;曾兵;葛良全;奚大顺;;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语音通信系统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1期

8 张中央;陶乃彬;;基于ENC28J60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设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马冬冬;刘宗福;张掖;张光荣;;用FPGA实现以太网信号处理与互连[J];科学之友;2010年22期

10 温阳东;何tD;邓箐;;基于RTL8019AS的以太网接口单元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雪春;;以太网MAC芯片设计[A];2003中国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倪少强;綦慧;;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监测系统研究[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付衍荣;房颖;;基于ENC28J60芯片的以太网接口方案设计[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明泉;姜波;何培重;;基于RTL8019AS的串口转以太网接口设计[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东来;常春;;基于单芯片以太网协议栈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佳佳;张崇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黄静雯;梁畅;;基于以太网的电厂SCADA系统改造[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东来;常春;;基于单芯片以太网协议栈的远程环保监测系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胡俊;王小明;;工业以太网的纳秒级时钟同步技术[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德伟;王华;;基于FPGA实现的以太网和E1的协议转换[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5G以太网发展迅猛 五年内或成第二大服务器以太网端口[N];网络世界;2014年

2 闫冰;新技术推动运营商以太网[N];网络世界;2006年

3 ;博科发布100G以太网高密度路由器[N];网络世界;2010年

4 ;以太网数据中心标准制定开始启动[N];网络世界;2008年

5 ;以太网城域MSTP应用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5年

6 ;电话线以太网实现宽带[N];网络世界;2002年

7 陈翔;更灵活上城域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网译;热点:用铜线实现宽带接入[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电子科技大学 王yN磊;简单嵌入式TCP/IP的实现[N];电子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建铭;“双塔”支撑二层多业务城域网[N];网络世界;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明江;工业以太网总线测试平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姜兴家;一种基于FPGA的光路传输视频流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查文静;时间触发网络的调度方法与实时应用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闯;嵌入式CAN总线与以太网冗余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胡锦;工业以太网与网络控制器[D];浙江大学;2004年

6 亢俊红;以ARM7为内核的CAN-以太网数据转换控制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袁霏;基于以太网的电子席卡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明剑;基于ARM的以太网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徐兵;串行口与以太网数据传输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美青;分布式架构交换系统中以太网OAM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6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36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