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
本文关键词:湖北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压能力 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
【摘要】: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指数,对湖北省2004—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湖北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盈余,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空间格局不匹配;(2)湖北省水资源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湖北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3)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存在负的空间关联,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的LISA集聚类型出现HH,HL,LH和LL共4种类型,其中HH型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1/17,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空间分布不协调。加强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与完善,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协调度,是实现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预警响应模拟研究”(41301586)
【分类号】:TV213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为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占用与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关系,Ree和Wackernagel[1-3]提出了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基于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这一概念而定义,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费折算成相应的土地面积,为各类自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群义;;松嫩低平原水资源生态优化策略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4期
2 李培月;钱会;吴健华;魏亚妮;;银川市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1期
3 严立冬;屈志光;方时姣;;水资源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4 李波;李春娇;王铁良;;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冯尚友,刘国全,梅亚东;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及其持续发展[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6 洪辉;付娜;;浅谈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7 刘巍,宿华,武丽萍,刘永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生态组合及开发利用方向研究[J];北方环境;2001年02期
8 文彦君;;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安全保障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史安娜;林基泳;李淼;;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淮河流域发展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廖柏明;;广西水资源生态保护的法律对策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爱平;;我国水资源生态保护立法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娅;匡耀求;黄宁生;;东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水资源生态补偿研究[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钟臣彪 钟佳华;长汀改善汀江水资源生态环境[N];闽西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娜;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畅;湖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洪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西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孙芳玲;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牛r,
本文编号:1268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26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