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7-12-23 02:33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利用潜力 昂普理论 山西省


【摘要】: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以Arc 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项测评结果综合为总评价值。结果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形的物质景观结合;手工艺、民俗和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在微观层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较高的地区仅有1个市区、5个县,等级列前5位的地区只占22.2%;在区域层面,中部和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远高于北部地区,且上党、晋商、河东文化区和省边界附近的传统聚落集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突出。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041060-1)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330)
【分类号】:F592.7;G127
【正文快照】: 0引言 遗产旅游是世界旅游主题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ICH),以促进各国重视保护多元的、富有生机的无形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本土精神文化的重要象征,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遗根植于地方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银珍;韩军青;张继前;;2006年度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许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议案被省人代会确定为“一号议案”[J];科协论坛;2008年03期

3 杨会宾;;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4 陆晓欣;;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0期

5 王薇;;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10期

6 李雪;;从自然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商业运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坐标”[J];科技资讯;2009年32期

7 朱丽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9期

8 陈璐;刘慧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9 姚冬华;;浅谈如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5期

10 戴晓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正在践行[J];科技资讯;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秉承的原则[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方李莉;;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荣葵;;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丽梅;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婧姝;中外学者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金诺;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达成《苏州共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水草;我国应设立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之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晓东;从分类标准观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自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展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获“保护伞”[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吴文科;以人为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2 董友庆;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杨敬石;以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冯辽沙;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管理模式[D];西北大学;2008年

7 缪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8 傅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关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2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22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