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滩涂资源承载力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1:09

  本文关键词:滩涂资源承载力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 出处:《人民黄河》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驱动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滩涂


【摘要】:为寻求滩涂资源经济社会效益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点,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滩涂资源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围绕滩涂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基于"驱动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进而提出滩涂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作者单位】: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7B00)
【分类号】:P748
【正文快照】: 河口海岸滩涂一般指大潮高潮面至低潮面之间的潮间带及其邻近的水下浅滩。我国河口海岸滩涂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1-2]、渤海湾[3]等区域地势平缓,有大量滩涂资源发育。随着滩涂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围垦工程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累积影响日益显现。大规模围填开发带来的河口防洪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乾斌,韩增林,刘锴;海域承载力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2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3 韩增林;狄乾斌;刘锴;;海域承载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4 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3期

5 谈迎新;於忠祥;;基于DSR模型的淮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吕文利;刘玲;翟亚琪;;基于PSR模型的杭州市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杨志;赵冬至;林元烧;;基于PSR模型的河口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8 程国平;薛f旗;邱映贵;;煤炭生产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关系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4期

9 李泽刚;黄河口治理与水沙资源综合利用[J];人民黄河;2001年02期

10 张云;;规划工程建设对渤海湾水交换能力的影响[J];水道港口;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玉光;佟艳;;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韩尚富;陆根法;;连云港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梁辰;袁春;周伟;李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耕地系统协调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4 鲁磊;郑宇涛;;湛江市大气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安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5 阮文刚;吴仁海;郑少露;;基于群组决策法的环境承载力计算[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7 曲玮;牛叔文;;中国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8 李艳;刘厚凤;王娇;;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9 路忠贤;唐永顺;;环境承载力及其在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10 王新涛;王建军;;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倩楠;;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王群;张和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海燕;孙艳青;;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分析[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马彩华;游奎;戴星翼;李凤岐;;基于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生态补偿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王开荣;郑春梅;郑玉成;王宗文;孙玉勤;;黄河河口泥沙处理途径及其评价[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曲玮;牛叔文;;中国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9 ;黄河河口研究概况[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10 彭静;廖文根;赵奎霞;李,

本文编号:1330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30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