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水生态修复方案
本文关键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水生态修复方案 出处:《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采煤沉陷区 水资源 综合利用 调度运行 水生态修复
【摘要】:以淮北市海孜沉陷区、童亭沉陷区和临涣沉陷区(3者统称为临海童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采煤沉陷区特点及区域水资源状况,采用沉陷区内部整治及与外部河流水系沟通方案,将临海童湖作为平原湖泊蓄滞雨洪资源,为临涣工业园区供水。通过调节计算可引水量和可供水量,临海童湖蓄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涣工业园区供水紧张的局面,最后提出了临海童湖水资源调度运行方案和水生态修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采用沉陷区作为平原湖泊蓄滞雨洪资源有利于解决淮北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这将是采煤沉陷区未来开发利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
【作者单位】: 安徽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0801030)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1010)
【分类号】:TV213.9
【正文快照】: 安徽省“两淮一宿”(淮南市、淮北市及宿州市)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长期开采煤炭资源引发了地面沉降、河流水系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两淮一宿”现有采煤沉陷区积水面积近90km2,积水容积2.4亿m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士国;刘佳;张树军;;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8期
2 王振龙;章启兵;吴亚军;;利用采煤沉陷区优化配置水资源技术研究[J];江淮水利科技;2007年04期
3 张树军;许士国;高尧;李庆海;吴亚军;郭秀红;曹成立;;淮北市采煤沉陷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7期
4 王振龙;章启兵;李瑞;吴亚军;;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S1期
5 李金明;周祖昊;严子奇;贺华翔;孙青言;;淮南煤矿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初探[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2期
6 王辉;;采煤沉陷区湿地建设与水资源调蓄作用研究[J];人民黄河;2013年07期
7 王振龙;章启兵;李瑞;;采煤沉陷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易齐涛;胡友彪;严家平;喻怀君;董祥林;;两淮采煤沉陷区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及氮、磷限制模拟实验[J];湖泊科学;2013年06期
2 梁士奎;左其亭;;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关键问题讨论——以新密市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3 杨扬;龚晓灵;;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水域综合利用策略分析[J];江淮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4 刘锦;孙青言;柳炳俊;褚俊英;杨立疆;;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研究主要方法评述与趋势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3年08期
5 王洪;;煤矿开采沉陷的环境效应和生态修复技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08期
6 龙菲;阿如旱;尹亚楠;田恩来;;牙克石市东山煤矿采煤塌陷区基于植被恢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仕玉治;张保祥;范明元;杨小凤;刘海娇;张吉圣;刘冬梅;;肥城盆地矿井水特征识别与开发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01期
8 张树军;许士国;高尧;李庆海;吴亚军;郭秀红;曹成立;;淮北市采煤沉陷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7期
9 李金明;周祖昊;严子奇;贺华翔;孙青言;;淮南煤矿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初探[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2期
10 王辉;;采煤沉陷区湿地建设与水资源调蓄作用研究[J];人民黄河;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湖平;基于遥感的煤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监测与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肖武;井工煤矿区边采边复的复垦时机优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佳;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开发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任晨曦;兴隆庄采煤塌陷区水质演变趋势及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龙菲;呼伦贝尔市牙克石东山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金明;淮河中游采煤沉陷区防洪除涝作用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邢育刚;煤矿区地面沉陷引发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6 冯忠伦;兴隆庄采煤塌陷区蓄水与地下水互补关系及可开采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士国;刘佳;张树军;;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8期
2 司双印,张运备,马敬杰,贺留兰,秦世昌;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3 曹建军,王福龙,郭广礼,刘永娟;煤矿塌陷区的开发与利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4期
4 袁仁茂;马凤山;邓清海;徐锡伟;;基于Elman型神经网络的金川二矿地表岩移时序预测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5 陈学军,刘宝臣,官志华;矿山环境质量多层加权综合评价方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郝全明,李桂荣;人工神经BP网络在矿区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预测中的应用[J];黄金;2003年03期
7 谭波波;沈思良;吴志红;王列平;;神经网络在采煤沉陷区水系治理方案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许士国;李文义;;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引蓄水方式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05期
9 王振龙;章启兵;吴亚军;;利用采煤沉陷区优化配置水资源技术研究[J];江淮水利科技;2007年04期
10 丁志平,周天鹏;矿业城市的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林;;煤矿矿井排水的处理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3期
2 崔建华;;浅谈城市雨水利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3 秦晓燕;李勇飞;;节约用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J];四川建筑;2007年06期
4 白凌英,张俊巧;石家庄市市区水资源短缺及影响评价[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6期
5 朱雪宁;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公共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45期
6 李春雨;浅谈缺水型城市的水资源商品化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6期
7 王彦平;张翠莉;;论山西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8 胡四一;;把握新机遇 落实新要求 切实把水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J];中国水利;2006年11期
9 盖美;田成诗;;大连市水资源现状及成因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勇;杨改河;周伟;;榆林市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宇;黄浩云;姚立英;陈光;;循环经济与滨海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林彰前;邓赞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必须保护好水资源——浅析武冈市水资源问题及对策[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长波;孟俊利;;电解锰废渣的污染现状及综合利用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4 刘安平;张剑锋;;梅山尾矿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贾春雨;;浅议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吴春来;;21世纪煤炭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陈庆森;;甘蔗废糖蜜的综合利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朱平庆;;浅析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罗仓学;陈雪峰;;小麦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A];第六届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建波;王春平;仇祝臣;王忠太;;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卫刚;及早重视水资源短缺问题[N];新疆日报(汉);2011年
2 曹培锋 周迎久;河北着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刘亚军;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N];朝阳日报;2011年
4 邯郸市水利局局长、党组书记 刘梦祥;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保障区域经济中心建设[N];邯郸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玉亮;我省着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N];河北日报;2009年
6 记者 方尚俊;邯郸大手笔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7 ;全国政协常委、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水资源短缺制约发展迫切需要突破[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胡加齐;墨解决水资源短缺有招法[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楼励;水资源短缺 敢问路在何方[N];民主协商报;2010年
10 记者 姚润丰;北京水资源短缺有效缓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宇平;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2 唐伟群;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郭华;高档茶籽油的提取及茶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刘晓琼;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洪涛;农业流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艳荣;姬松茸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春花;水资源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邵延海;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李如燕;废弃物资源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孙弘颜;长春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帅飞;利用含铜蚀刻废液合成碱式碳酸铜新工艺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郭云旭;陇东高原农村沼气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蒲济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王成波;磷石膏制硫酸新工艺探讨[D];四川大学;2007年
5 袁传祯;高纯度辣椒碱的制备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6 贺秀丽;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工业园的构建[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明明;安阳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8 赖国明;库拉索芦荟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综合利用[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张雪;海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先;磷肥行业副产氟硅酸的综合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3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3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