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1 10:09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 出处:《当代经济》2015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资源 优化配置 线性规划 吐鲁番地区


【摘要】:从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来看,由于干旱区宏观地理格局的影响,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特点。土地利用存在各种问题,在国家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益,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优化、占地达最小化、效率争最大化,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基于以上背景,以吐鲁番地区为例,提出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调整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利用。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nd use in Turpan area,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croscopical geographical pattern in arid area, it present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dispersion and small concentration", and 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in land us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posed by the country, how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land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minimize land occupation, maximize efficienc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economy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aking Turpan as an exampl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of land resources structure based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structure. Land resources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吐鲁番地区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一、吐鲁番地区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分析1、区域概况吐鲁番地区地处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辖吐鲁 表1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单位:%表2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分布表单位:%表3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行政区域合计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贵祥,黄凌云,刘彦随;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刘彦随;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优化调控的机理与模式[J];资源科学;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海燕;县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魏巍;新疆吉木萨尔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3 方程;吐鲁番市地域文化传承与城市建设特色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雪格;汤洁;王立军;杜立志;;基于GIS-MATLAB-CA的农业景观格局空间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冼梨萍;王璐;张俊平;;基于线性规划的瑞金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葛兴燕;黄涛珍;;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4 杨婉;李鹏;于书霞;;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6 卫晋晋;徐琳瑜;;基于生态足迹评价的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方案优选[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7 郑宇,刘彦随,王玉华;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新进展与方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8 崔和瑞,赵黎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及实现模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9 谭少华,倪绍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成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10 王玉华,刘彦随,周应华;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换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锋;高松峰;袁春;袁涛;;山西朔州耕地与基本农田优化布局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2 李波;赵海霞;郭卫华;刘辉;张新时;;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理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新途径[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3 陈文瑞;;基于GECM的花都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A];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转变发展方式——福建省土地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赵璐;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梦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廖和平;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克里木;;吐鲁番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2 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3 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4 王平,卢珊,杨桄,刘湘南;地理图形信息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史纪安,陈利顶,史俊通,傅伯杰,张淑荣;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03年04期

6 黄杏元,倪绍祥,徐寿成,高文;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区域土地利用决策的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2期

7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周全斌,赵晓丽;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8 张明,朱会义,何书金;典型相关分析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9 谢花林;李波;;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10 李正;王军;白中科;郭义强;邱杰;;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纪武;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王炳春;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5 董祚继;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德林;黄土高原上黄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与生态功能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德化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五妹;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晶;陕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金富;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尤庆华;新时期县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6 梁志娇;广东省从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永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穆洪洲;吐鲁番地区传统建筑地域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曹晖;朝阳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人口规模调控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陈引;黔江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全洪,赵艳霞,刘芳圆;华北地区土地资源数据层面建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2 王贵成;土地资源永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5期

3 刘冰,王丽梅,井跃博;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4 甘三芽;抓住有利时机 盘活土地资源[J];江西农业经济;2001年06期

5 庞子营;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J];农业与技术;2001年01期

6 桓曼曼;;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山东省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余长明;浅论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冷宏志,雷爱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J];今日国土;2002年07期

9 刘哲;浅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甘肃科技;2003年07期

10 陈惠玲;浅谈保护土地资源[J];石河子科技;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朝辉;;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土地资源的保护[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刘达华;;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村民统建楼的意义[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周铁农;石玉林;;题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陆登槐;;县级土地资源微机管理系统的设计[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5 艾进朝;;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黄河经济的发展——试论中卫黄河经济战略构思的实践意义[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王万茂;;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评价标准[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温长恩;;海南省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霍晓蕾;;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9 王光希;;土地资源的人均意识与合理利用[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吴新成;;坚持科学发展观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A];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宝鸡“四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联民;民营企业家座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N];徐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石少华;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全局性工作抓紧抓好[N];张家口日报;2010年

3 欧正聪;泸州市政协建言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N];四川政协报;2012年

4 记者 刘世锦;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让百姓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N];梅州日报;2012年

5 卢为民 马祖琦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有限土地资源承载无限发展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6 邯郸市人民政府市长 回建;珍惜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发展[N];邯郸日报;2013年

7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教授 杨志福;保护土地资源 防止退化刻不容缓[N];中国特产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张慧疆;严格土地执法 保护土地资源[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9 ;必须惜土如金[N];贵州日报;2007年

10 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管好用活有限的国有土地资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超;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效应评估及风险防控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丰杉;土地资源用途转换的边际成本效益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5 黄朝禧;鄂域水库消落区土地资源的健康开发与利用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李继明;县域土地资源环境友好型利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杨杨;土地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余星涤;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许欢;面向服务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多级语义网格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余欣荣;鄱阳湖区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邓蕾;人地和谐观视阈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李文杰;四川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阻尼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晓玉;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苏小苗;山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D];山西大学;2008年

7 邢清枝;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平黎文;坚持可持续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明东;论土地资源的刑法保护[D];烟台大学;2010年

10 陈红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资源供需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409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09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