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及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及影响因素 出处:《干旱区地理》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 种植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影响因素 渭干河流域
【摘要】:农业用水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体,通过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探索干旱区农业用水情况及进一步挖掘其节水潜力,对实现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法,从区域和种植作物类型分析了2000-2009年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特征;而后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分析法从不同地域空间探讨了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种植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最后选取了可能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相关指标,运用SPSS回归分析了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09年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不同流域空间下降幅度大小为上游(-0.99)、中游(-0.29)、下游(-0.22),不同作物水资源消耗强度减幅大小为:其他作物(苜蓿、甜菜和薯类等)(-2.91)、瓜果类(-0.90)、蔬菜(-0.86)、小麦(-0.60)、油料作物(-0.36)、玉米(-0.32)、棉花(-0.20)、林果业(-0.09)。(2)10 a间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为95.41%,但种植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的贡献在不同地域空间表现出差异性。(3)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影响显著,其中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值呈负相关;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与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呈正相关。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body of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 arid areas. Through the study of intens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in arid areas,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in arid areas and its water saving potential are explor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arid area. First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sity change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 Weigan River basin from 2000 to 2009 were analyzed from regional and crop types. Then, based on the improved differe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n the change of water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related indexes which may affect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are selected. SPS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Weigan River Basin from 2000 to 2009. The spatial decreasing amplitude of different watersheds is upper reaches (-0.99), middle reaches (-0.29) and downstream (-0.22). Different crop water consumption intensity decreases as follows: other crops (alfalfa). Sugarbeet and potato, etc.-2.91C, Cucurbita-0.90, vegetables-0.86, Wheat-0.60, Oil crop-0.36, Corn-0.32). The de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 the watershed during 10 year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fficiency effect, and the total contribution rate was 95.41%.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planting structure effect and efficiency effect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3) per capita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and average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per unit area. The amount of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in which the intensity of consump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er capita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The average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per unit area,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统计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08,41001386)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CR1309)
【分类号】:F323.213
【正文快照】: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关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成为社会共同探索的问题。对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90%[1],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用水需求增长和水资源短缺的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洪昌红;黄本胜;邱静;王珍;黄锋华;杜涓;;广东省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3 马黎华;康绍忠;粟晓玲;;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1期
4 李红德;毛炜峄;魏顺芝;谭艳梅;王书峰;;渭干河流域上游地表水水质变化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年03期
5 陈雯;王湘萍;;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与水资源消耗——基于LMDI方法的实证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叶帆;吴舜泽;逯元堂;李键;;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的行业特征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5期
7 陈素景;孙根年;张旭;;基于水资源消耗和COD_(Cr)排放双调控的我国工业分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8 孙才志;王妍;李红新;;辽宁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水利经济;2009年02期
9 王玉潜;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10 高振宇;王益;;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芳;杨涵;;基于RS和GIS的新疆渭干河三角洲的耕地及盐渍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2 杨丽英;许新宜;贾香香;;水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3 张明;;中国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陈凯;郑畅;;长江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5 彭远新;林振山;;江苏、安徽能源强度比较分析与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6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7 宋旭光;席玮;;中国能源生产率增长中的结构变动——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8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9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10 干春晖;贺书锋;汪丽;;中国制造业国际外包与能源利用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潘文;王金南;张战胜;;提高绿色竞争力:从企业到国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翟丽妮;周玉琴;;用水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刘海军;王海龙;许新宜;罗雨;李艳;李鹏;;去区域气候变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计算方法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宋新山;王道源;严登华;薛冰;;不同情景下环渤海工业发展的水资源压力风险评价[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7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9 孔凡让;张翱;;对创新科普展品的思考[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严立冬;屈志光;黄鹂;;经济绿色转型视域下的生态资本效率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洋;基于PSR概念模型的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发展与环境绩效[D];重庆大学;2010年
7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孙立成;区域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袁潮清;中国节能降耗途径的节能效果测算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段宗蓬;江西工业主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顺德,王彦国,王进,毛炜峄,沈永平;塔里木河流域近40a来气候、水文变化及其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下)[J];节能与环保;2003年09期
4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6 郝春琴,何伟才,程世迎;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3期
7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8 刘洋,金凤君,甘红;区域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马瑞;刘树锋;李轶;;“十二五”广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重点[J];广东水利水电;2010年10期
10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宣能啸;[N];经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珍,程世迎;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展望[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07期
2 韩素华,秦大庸,王浩;通过水价调整推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黄让堂,姚治君;河北省运东地区农业水资源合理调配[J];资源科学;1993年03期
4 李素英;节水型技术对农业水资源的替代[J];农业技术经济;1994年03期
5 房军;袁维刚;张和喜;;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08期
6 余青;张和喜;房军;方小宇;李长江;;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7 孙洪鹏;韩若冰;程世迎;;辽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2期
8 罗素梅;;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0期
9 郑家喜;农业水资源的约束及对策[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1年02期
10 白雪梅;王彦军;;利用信息技术统计水资源消耗量[J];北京水务;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金忠;;农业水资源与前沿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李靖;文俊;;云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问题及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玉华;孙艳;;我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邵东国;贺新春;代涛;;农业水资源高效健康利用问题探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邵东国;贺新春;代涛;;农业水资源高效健康利用问题探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俊杰;宋宝秀;吴佩林;;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及对策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7 周义;周力;熊伟;程进;刘宾;;新疆兵团农十师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梁剑琴;;农业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王英君;;论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对策与途径[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时启军 付强 李天霄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构建区域农业水资源安全性评价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常丽君;用更少的水浇更多的田[N];科技日报;2009年
3 河北省水利厅 张凤林;提高水资源的整体效益[N];中国水利报;2000年
4 贾进杰;联合国粮农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研究项目在运城启动[N];黄河报;2010年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姜文来;水权的特征及界定[N];中国水利报;2000年
6 郑利民(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结构[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毕节市水利局 盛玉;水资源管理对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N];毕节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建国;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学渊;基于前沿面理论的农业水资源生产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马培衢;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刘渝;基于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目标下的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芳;新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2 姚兴柱;四川丘陵区农业水资源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3 卢震林;典型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李科;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贾述;山东省农业水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陈云;河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洪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下新疆干旱区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8 阚政;江汉平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柴文佳;基于灰色模型的华北六省(市)区农业水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10 江英;中国农业水资源供给的时空格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1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2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