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异质性研究——基于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分

发布时间:2018-01-16 03:09

  本文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异质性研究——基于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分析 出处:《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环境约束 SML指数 环境技术效率 空间集聚 系统广义矩估计


【摘要】: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SML index method to measure the productivity index and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8 to 2011,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economic correlation and knowledge correl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patial economics. Factors that may lead to efficiency agglomeration, such as scale gains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The direction and mode of these factors are tested by the method of system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in China has obvious agglomeration; Limited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the "short board" i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in our country. In 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there is an extensive growth mode with the expansion of scale as the main direction; Economic connection,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have become the "cut-in point" to enhanc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The role of FDI and capital-intensive endowment structur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has two sides;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shows a certain convergence and spillover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
【基金】: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NXBYJ12) 宁夏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
【分类号】:F124.5;F224
【正文快照】: 引言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经济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社会面貌大为改观,国内外学术界称这种现象为“中国奇迹”,然而与这种快速变化相伴随的是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有限的资源利用效率和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在此背景下,效率或生产率的提高便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2 涂正革;刘磊珂;;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3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4 岳书敬;刘朝明;;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王兵;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0年11期

6 贺胜兵;周华蓉;刘友金;;环境约束下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研究[J];南方经济;2011年11期

7 杨文举;龙睿峗;;中国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8 朱承亮;岳宏志;安立仁;;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研究[J];经济科学;2012年05期

9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可人;王华;;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2 许登峰;傅利平;;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李强;聂锐;;基于产业绩效的环境规制溢出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高歌;王元道;;全要素环境技术效率跨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7 吴磊;吴超;李小帆;;环境管制、区域差异与中国FDI工业企业技术效率[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8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9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10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普;;省级水平污染减排与生产率的经验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邱宣;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丽;提升浙江块状经济竞争力战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舒朗山;农户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置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荣爱兴;辽宁省城镇社会救助资金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樊Y蠲,

本文编号:1431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31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