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
本文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份分析 载荷矩阵 出处:《水文》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指标体系,选取16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2004~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2005~2007年下降较为缓慢,2009~2011年下降较为明显,综合评价指数从1.0273上升至2.6919。影响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涉及到社会经济与工业生产、人口、水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等三大方面。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高,且以后利用的发展潜力非常小。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short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index system, 16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re select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Urumqi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Urumqi city from 2004 to 2011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he decrease from 2005 to 2007 was slower than that from 2009 to 2011.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increased from 1.0273 to 2.6919.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Urumqi were related to soci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population.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Urumqi is very high,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later utilization is very small.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06)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一切经济活动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水资源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重要课题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水环境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被提出,即在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波;刘新宇;仝晓霞;;基于物元分析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2 汤奇成,张捷斌;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3 李坤峰;谢世友;;基于主成分分析重庆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评价[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2期
4 郭怀成,唐剑武;城市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5 孟凡德,王晓燕;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及驱动力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冯耀龙,韩文秀,王宏江,练继建,黄津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7 黎明;李百战;;重庆市都市圈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8 王俭;孙铁珩;李培军;侯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年01期
9 邢旭光;史文娟;张译丹;谢金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水文;2013年02期
10 王传武;;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城市规模研究[J];水文;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赵新华;李国金;王亮;廖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刘旭东;曾现来;巩如英;王丽芸;李敬苗;;基于多目标决策与主成分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3 刘宏;李琳;;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王志良;李楠楠;张先起;史自立;;基于岭回归的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程仲雷;海米提·依米提;;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6 陈雄,刘俊杰,吴寅,张震斌;矿井水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7 孙才志;李娜;;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8 陶月赞;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李川;;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10 刘萍;杨维;孙浩然;;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纵向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倩楠;;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陈琛;程文;吴小琴;马霞;;太子河流域鞍山段水生态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邹进;何士华;张友权;;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开发与潜力挖掘[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4 ;Studying 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Ground Water[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6 崔振才;程兴奇;肖汉;赵德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及应用[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8 张运鑫;王鹏;;由水资源承载力浅析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9 翁立达;邹家祥;李欣欣;;环境水利学科发展[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10 章诞武;何慧凝;倪广恒;;基于GP的北京市用水规律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林玉;公用事业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佟长福;鄂尔多斯市综合节水技术和需水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延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胡安焱;干旱地区内陆河的水文生态特征及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以塔里木河为例[D];长安大学;2003年
7 王好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8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郭忠升;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庞清江;大汶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调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妍竹;基于成本平衡关系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薛然;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程丽;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东升;武汉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宋锦锦;长江三角洲居民生活方式与水环境关系的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锦;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及优先区划分[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孟江涛;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评价和平衡指数预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瑞勇;基于WEAP模型的龙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房睿;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赵新华;李国金;王亮;廖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3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4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5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再辨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刘敏;水资源量与城市人口规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2期
8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9 何报寅,徐贵来;湖北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10 胡加琪;;朝阳市干旱成因及减灾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窦贤;[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2 文琦,何彤慧;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3 陈常梅,周玉华,付纪永,王保彩,蔡明江;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分析[J];治淮;2005年03期
4 杨春艳;沈渭寿;缪启龙;张慧;;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6年01期
5 孙富行;郑垂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J];人民长江;2006年02期
6 孙富行;郑垂勇;王志红;;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和评价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3期
7 王树谦;沈海新;王慧勇;;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8 周亮广;梁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9 赵军凯;赵秉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智勇;郑昭佩;韩美;袁洪刚;;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以莒南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邴启亮;;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市规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伯牙;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到了水危机的临界状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熊建;10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富永 实习生 范道瑛 林柏安;北京“水之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艳芳;以实际行动做好“活水”文章[N];吐鲁番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婷婷;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李罡;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刘晓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保丰;缺水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志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测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8 王颖;乐清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任高珊;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方文青;德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69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6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