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湖北省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5 20:05

  本文关键词: 协调 城市化 耕地资源变化 可持续 湖北省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的湖北来说,要想实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可持续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变化间的矛盾。本文在对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做出科学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北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关系,同时根据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湖北省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缓解和协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耕地资源变化矛盾的政策建议。 首先,运用复合指标法对全省的城市化水平做出了测算,分别从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省的耕地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分析法探究了1978-2012年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在众多驱动因素中,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最大。 其次,基于协调度模型,研究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资源变化的关系,发现二者的协调度较低,耕地资源仅能勉强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即耕地资源的“牺牲”带来了城市化的发展。协调度值上升的年份,耕地增加或减少幅度相对较小,反之亦然。同时根据湖北省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趋势,对2015年和2020年的城市化水平、耕地资源数量及二者间的协调度做出了预测。 综合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的。在不考虑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二者间的不协调状态在可预见的时间里还将长期存在。因此,湖北政府应积极从城市化、耕地两方面入手,优化资源配置,集约节约使用每一寸耕地,,缓解人地矛盾,协调城市化和耕地资源变化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湖北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永续发展。
[Abstract]:For Hubei, which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goal of "one must eat, the other must build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c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hanges in Hubei Province by us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ity orientation and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hanges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5 and 2020 was predicte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mitigate and coordin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 First of all, the use of composit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rovince, respectively from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2 was explored by using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2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Among the many driving factors, urbanization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Secondly, based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hanges in Hubei Province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is low,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can only barely be kept within the threshold of carrying capacity. That is, the "sacrific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has brough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the year of the increase of coordination degree,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vice versa.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urban orien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of Hubei Provinc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2015 and 2020, the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m are foreca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level is at the expens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Hubei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start with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ze the use of every inch of cultivated land.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land, to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social economy in Hubei.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7;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山河;我国耕地资源及利用状况分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阳光波;论耕地资源的保护[J];国土经济;2002年06期

3 李茜;耕地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管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徐梦洁,濮励杰,彭补拙;耕地资源等值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5 王利;再论耕地资源的保护[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邵琛霞;现阶段耕地资源的保护[J];城乡建设;2003年12期

7 吴文盛,朱军,郝志军;耕地资源的安全评价与预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8 杨铭;;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令人担忧[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S1期

9 刘沐生,刘守江,苏智先,唐炎林;江西省耕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杨静,许月明;保定市耕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先瑞;严玲;杨淑玲;;湖北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邢世和;李蔓;;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研究进展[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3 邢世和;刘留辉;;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及其评价研究进展[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4 孙习稳;杜新波;;对建立我国新时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朱红波;;我国耕地资源质量安全及其现状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廖和平;王玄德;沈燕;邓健;;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探讨——以重庆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7 乔木;马虹;;新疆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摘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朱红波;;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措施研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10 陆兴和;;未来十年:黔南粮食、人口与耕地资源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梁旭东;推进“三个平台”建设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N];抚顺日报;2013年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罗杰 段豫川 丁声源;如何实现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N];光明日报;2013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秦中春;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耕地资源[N];中国财经报;2013年

4 刘海涛;梨树有效保护耕地资源[N];吉林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张绪勇 李宏岳 包艳妮;镇原建立新机制全力保护耕地资源[N];陇东报;2011年

6 张鹤林;既保耕地资源 又保建设发展[N];贵州日报;2013年

7 湖南省衡阳市财政局 戴晓华;耕地资源货币化是农村改革突破口[N];中国财经报;2008年

8 记者 白剑峰;依法严格保护耕地资源[N];人民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邓天新;永仁耕地资源开发保护实现占补平衡[N];楚雄日报(汉);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董金霞;保护耕地资源 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N];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士功;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何蓓蓓;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黄凤兰;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及政策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莉;论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法律制度[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明利;基于条件价值法的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邓立;成都市耕地资源预警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扬;哈尔滨市耕地资源价值测算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叶姗;耕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俊彦;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分析及对粮食生产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7 李玉珍;县级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沈延维;耕地资源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9 邓慧;长株潭地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柳清;巴彦县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价值重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2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92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