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1:13
本文选题:海洋资源 切入点:资源承载力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在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蓝色经济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作为交通网络发达便利、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海陆资源丰富多样的山东半岛,正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进程。山东省所辖海域面积约15万km2,2011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8300亿元,列全国第二位,比上年递增16%。但是,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海洋尤其是近海资源开发及环境利用不当,,导致了诸多海洋资源负荷接近超载,海洋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遭到破坏,海洋资源可持续再生能力加速丧失,海洋资源供给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然显现。 在此背景下,应用产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协同学、可持续发展论等,利用过程分析、系统分析、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在明确海洋资源范畴、分类和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研究的理论框架,明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供给及开发水平、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障碍,判别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承载力,测算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程度,构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体系,对于缓和区域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资源利用的矛盾,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内容为: 1、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海洋资源的范畴进行了界定,认为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环境中,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活动有关或在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海洋空间。通过对安全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承载力递阶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梳理,形成了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研究的理论支撑框架。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利用2000-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区内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等。结果表明:(1)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国内生产总值12年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达22.8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最初的8.64%上升至17.7%,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竞争优势指数由最初的8.61上升至24.73,2011年该指数值仅次于上海市(70.23)、江苏省(28.51)和广东省(26.21);(3)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区位商12年间在0.9-1.1之间徘徊,2011年达到1.13,仅次于天津市(1.83)、上海市(1.93)、福建省(1.69)和海南省(1.87),表明区域海洋产业已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海洋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好的集群迹象;(4)同期,蓝色经济区海洋第二产业比重由17.9%上升至49.3%,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由10.4%提高至43.9%。海洋一、二、三产格局从最初的“一二三”演变为“二三一”,尽管海洋第三产业有超越第二产业的趋势,但目前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尚未摆脱对海洋资源的整体性依赖;(5)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熵整体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表明其主要海洋产业结构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6大海洋产业结构熵值始终在0.9-1.1之间变动,说明其主要海洋产业结构仍较为单一,海洋产业增加值大多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海洋产业部门。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承载力测评。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承载力测评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利用2000-2011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区内海洋资源承载力及演变进行了测评与分析。实证研究表明:(1)自2002年以来,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承载力开始越过可载界限,正向超载状态逼近,其中,2004年达到最高值2.24,随后虽有所下降,但2009-2011年仍然分别高达2.06、2.18和2.15,说明海洋资源承载状况仍在恶化,与2000年最初的1.85相比,承载力向超载界限靠近趋势明显;(2)综合来看,目前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洋资源枯竭、海洋资产流失等问题正在日趋严重,尤其是海洋资源供给压力不断增大,海洋资源自然状态持续下滑,海洋资源人为响应跟不上实际需要;(3)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管理不善、科技转化率等,但由产权不明晰引起的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是其主要根源。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量向生产量转化模型构建。剖析了海洋资源储藏量向生产量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构建了测算蓝色经济区海洋石油资源量向生产量转化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175.1670.039x10.017x2-0.012x30.0003x40.062x5。以海洋石油资源为实证对象,发现海洋科学技术水平、海洋石油资源市场价格要素、相关制度安排均对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石油资源量向生产量转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可为蓝色经济区海洋石油资源可持续供给起到正面影响,但受市场驱动明显的海洋石油勘探投入力度不足是限制海洋石油资源可持续供给的主要因素,且在其影响下海洋石油资源可用数量的保障作用已十分微弱,保障程度处于极低状态,未来蓝色经济区海洋石油资源可持续供给将面临极大挑战。 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目标。针对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现状和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从海洋资源的潜在需求、可持续供给保障缺失的关联效应等角度,阐述了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缺失的后果,提出了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目标、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即在维护海洋资源数量、种类不继续降低的前提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提升海洋资源可再生能力,同时,依托海洋科技进步,积极勘探潜在海洋资源,并以市场机制调控海洋资源优化配置,促发海洋产业结构与生产效率显著升级。 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体系的逻辑框架和运行机制。依据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的核心目标、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由普及型保障体系、发展型保障体系和附加型保障体系等3个子体系所构成的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体系的逻辑架构。三个子体系同时运行,保障对象覆盖蓝色经济区所有需要海洋资源供应的企业、组织及个人。同时,设计了海洋资源实际信息传递机制、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激励机制、海洋资源有效配置创新机制、海洋生产模式积累传导机制等配套运行机制,以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体系顺畅运行。 7、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措施。在宏观层面,从完善海洋产权法律、出台保障政策制度、改革海洋管理体制、跟进相关金融服务等方面给出了一系列辅助措施;在中观层面,从升级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机制、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推动海洋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支撑措施;在微观层面,从更新生产作业标准、改造产品生产方式、创新组织经营模式、调整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关键措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天晟;孙绍荣;赵文会;顾宝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FAHP-PP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2 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3 毛汉英,余丹林;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4 陆添超;康凯;;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22期
5 张鸿翔,赵千钧;海洋资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6 韩增林;狄乾斌;刘锴;;海域承载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7 李金昌;环境价值越来越大[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1994年02期
8 罗瑞新;林炜;;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张绪良;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J];高师理科学刊;2003年03期
10 黄苇;谭映宇;张平;;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段志霞;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肖光进;循环经济视角下中国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5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59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