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洪湖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09:10
本文选题:鱼类早期资源 切入点:四大家鱼 出处:《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长江中游洪湖江段位属“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豚类及青鱼、草鱼、鲢、鳙等重要经济鱼类栖息、繁殖、索饵场所,也是青鱼、草鱼、鲢、鳙等江河洄游性鱼类向上游产卵,以及鱼卵和仔鱼向下游孵化、育肥和越冬的重要通道。众多鱼类研究者针对长江鱼类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但长江中游洪湖段的研究却比较少。本研究于2014-2015年的5-7月,在长江中游洪湖段燕窝镇设立采样断面进行了早期资源调查,对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数量、种类组成、漂流密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仔鱼昼夜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中游洪湖段鱼类早期资源量大,种类丰富。2014年和2015年共采集鱼卵2258粒,仔鱼3461251尾,隶属于7目14科44种,鲤科鱼类数量最多,占97.27%,其次是银鱼科占1.75%,虾虎鱼科、洦科、溈科、鳅科所占比例分别为0.54%、0.18%、0.10%、0.10%;其他各科数量较少,比例均小于0.10%。贝氏?数量最多,占仔鱼比例90.40%,其次是鳊5.31%,四大家鱼数量较少,仅占0.89%。2014年洪湖断面鱼卵总径流量73.60×108粒,仔鱼总径流量1127.5×108尾;2015年洪湖断面鱼卵总径流量37.27×108粒,仔鱼总径流量1604.79×108尾。2.2014年和2015年通过洪湖江段的四大家鱼鱼卵径流量2.05×108粒,仔鱼径流量22.99×108尾。青鱼、草鱼、鲢、鳙占四大家鱼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7%、20.97%、74.32%、0.64%。与历史研究结果比较,近年来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卵苗成色中,青鱼、草鱼及鳙比例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中青鱼下降最显著,而鲢在四大家鱼中的比例上升迅速,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根据四大家鱼鱼卵发育期时间,结合采集鱼卵时的江水流速,2014年四大家鱼鱼卵来自采样点上游12 km-161 km江段,共发现燕窝镇-龙口镇、赤壁-南门洲、陆城-永济、城陵矶-大湾四个产卵场。2015年四大家鱼鱼卵来自采样点上游83-161 km江段,共发现南门洲-洪湖、陆城镇、城陵矶-大湾三个产卵场。3.2014年和2015年调查期间长江洪湖江段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一致,呈逐渐增加趋势;两年调查期间水温均大于18℃,并随调查日期逐渐上升;透明度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但采集的透明度数据均较低,最大不超过55 cm;溶解氧变化范围在5 mg/L-9 mg/L,随调查日期逐渐下降但是日变化幅度较小;pH值变化范围6.94-8.10,显示洪湖江段江水呈中性或弱碱性。流量、水位、水温等环境因素对长江鱼类的繁殖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RDA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鲢、草鱼、青鱼、鳊、花斑副沙鳅、紫薄鳅等鱼的漂流密度和水位、流量、水温、pH成正相关关系,与溶氧成负相关关系;贝氏?、飘鱼、中华溠泹等与各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太湖新银鱼、黄颡鱼、短,
本文编号:1605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0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