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季节适宜性的草原景观旅游资源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0 18:02

  本文选题:旅游资源评价 切入点:定量分析 出处:《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景区6~8月的温湿指数为17.03,18.98,17.39,风效指数为-235.938,-183.251,-232.847,具有较高的气候适宜性.(2)格根塔拉草原景区的优势景观类型是典型草原,其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大,景观优势度明显;人工水体的景观优势度最小.(3)格根塔拉草原景区夏季气候适宜,草原景观的天然美感与人工水体的微气候的调节功能和建筑区的服务功能形成了有机统一.该结果可为干旱草原景区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
[Abstract]:Using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The wind efficiency index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Gegentara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of the scenic area from 6 to August was 17.03 ~ 18.98 ~ 17.39, and the wind efficiency index was -235.938 ~ 183.251 ~ -232.847, with a high climate. Suitability. 2) the dominant landscape type of Gegentara grassland is typical grassland.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fragmentation are large, the landscape dominance is obvious, the landscape dominance of artificial water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climate of Gegentara grassland is suitable in summer. The natural aesthetic feeling of grassland landscape is organically unified with the adjustment function of microclimate of artificial water body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building area,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as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rid grassland scenic area.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
【基金】:内蒙古产业创新人才团队(20130430)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1MS0501) 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基金(20121604) 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2014RC1217) 鄂尔多斯市创新人才团队(20121205)资助
【分类号】:F5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修存,丁登山;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2 肖宁宁;湖南省旅游资源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3 覃建雄;四川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指标及规范初探[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王楠;海拉尔区旅游资源评价定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郭泽贵;贵州森林旅游资源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6 杨慧,李晓东;乌鲁木齐特色旅游资源评价[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09期

7 廖爱军,成甲,雷芳;吕梁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J];经济师;2005年04期

8 张志斌;宋瑜;;兰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9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刘欣;陶卓民;胡蓉蓉;;南京科技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管理模式[J];商业时代;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苏文才;;上海旅游资源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3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4 王永慧;;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发育及其洞穴旅游资源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李文婷;;大同市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林秀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尤溪县联合梯田旅游区为例[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陈俊鸿;;潮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刘宏;张帆;;云南省昭通地区鲁甸县梭山乡黑石村黑石大洞及其旅游资源评价[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张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肖洪根;;闽南金三角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区吸引度指数[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鹰;试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动态与发展[N];江南游报;2007年

2 刘思敏;“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下)[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马永胜;使用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应注意的问题[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4 袁亮 罗军;四川率先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生态让人居更美 人居令生态升华[N];长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3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黄茂祝;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希林;汉江(武汉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影;突泉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丽;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政鑫;大庆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张娜;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霍t,

本文编号:1640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40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