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路径与土地资源利用路径选择
本文选题: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入点:内涵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当城乡一体化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后,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成为其实现的路径,因此,弄清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找出推进的方向与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法和系统分析法,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概念与内涵出发,找出土地资源利用视角下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并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土地资源利用的模式与路径,应从大力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多级规划的融合、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落实与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公平机制与效益分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土地利用功能定位与分区建设等方面入手,走多维度创新渠道.
[Abstract]:Whe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becomes the ultimate goal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gradually becomes the path to be realized.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find out the direction and content of its promo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indu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alysis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holds that the mode and path of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multilevel plann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and for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he fair mechanism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i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location of land use function and zoning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 on,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ve channel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江苏省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05;41271189)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F323;F299.2;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育龙;Desakota模式及其对我国城乡经济组织方式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5期
2 王振亮;城乡一体化的误区——兼与《城乡一体化探论》作者商榷[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3 甄峰,黄朝永;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进展与思考[J];城市研究;1999年02期
4 孟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5期
5 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6 王开泳;陈田;王丽艳;袁弘;;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7 刘盛和,陈田,蔡建明;中国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研究重点[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8 战金艳,鲁奇,邓祥征;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模型系统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9 顾海英;改革二元户籍制度 实现城乡一体化[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09期
10 黄健辉;刘金山;;佛山市城乡一体化进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萌;;城市化与类城市地域[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2 沈兴菊;刘邵权;;西部农业县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实证研究——以成都双流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潘卓;;中国西南地区半城市化特征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刘培培;;区域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7 元利;孙桂平;;京津冀地区城乡关联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8 梁云;;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模式及实践[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9 胡巍;吴文婕;孙浩;崔超;;甘肃省城乡互动发展空间变化分析[J];测绘科学;2012年03期
10 王慧芳;;山西泽州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探讨[J];沧桑;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志礼;曲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测度及其变革的制度创新探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忠才;;改革开放三十年城乡商品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伟;;试论城乡协调发展及其规划[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4 张军民;周树楠;;城市规划区边缘小城镇的发展研究——以高密市夏庄镇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丁志刚;;苏南地区县级市城市化发展的特征、趋势与路径研究——基于昆山、常熟、太仓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龚晓浩;王婷;;珠三角非农化地区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佛山南海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7 周扬;史旭;;规划视角下的半城市化现象与破题——以汕头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杨晓娟;秦社芳;吴欢;;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陕西关中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索——以蒲城县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郭俊华;刘奕玮;;贫困山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凤县模式”探析[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10 秦社芳;杨晓娟;陈健;蒋冠林;;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陕西三大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Ghulam Akhmat;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管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付刚;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蓝文权;邓小平城乡关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茂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运一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宗莲;甘肃省城乡经济差异实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林敏;就地城镇化视角下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鸿志;城乡统筹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钧超;农村宅基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的指标置换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冉冉;临潼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佳怡;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基本状态的发展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丁志伟;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黎芝,董利民,张明,王雅鹏;土地整理融资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2 陈恺龙,彭震伟;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小城镇透视[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朱丽霞;中国大都市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4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5 张复明,郭廷儒;山西省城市化地域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6 贾若祥,刘毅;中国半城市化问题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7 钱紫华;何波;;东西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模式思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8 刘维新;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6期
9 史育龙;Desakota模式及其对我国城乡经济组织方式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5期
10 赵燕菁;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规划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晓平,曲福田;土地资源利用与城市化进程制度选择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崔和瑞,赵黎明,王伟;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聂维同;;试论城市化中土地资源利用所产生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09年23期
4 李海波;;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0期
5 郭磊;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思考[J];石河子科技;2000年06期
6 张玉峰,白志明,杨武德,周乃键;村镇土地资源利用优化结构模式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1年06期
7 侯少杰;浅析准格尔旗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8 罗为检,刘新平,高昌海;云南怒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退耕工程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年01期
9 杨涛,朱博文,王雅鹏;西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10 朱玉春,郑英宁,蒲媛;西部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卫东;王利红;张艳秀;;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变化分析及其优化方案研究——以东营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月蓉;;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展望[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3 郭焕成;沈洪泉;;大陆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A];92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4 丁宏;;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博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丁宏;;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博弈[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封志明;;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区划的一个新方案[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许燮谟;;全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建议[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渠丽萍;;“入世”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9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10 刘新平;;土地资源利用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典型地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嘉 唐文;治理土地资源利用管理顽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2 北京学者 邱敦红;土地资源利用 要走可持续发展新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记者 杨君;新土地资源利用模式为东营发展注入新动力[N];东营日报;2013年
4 记者 王斌;澉浦镇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N];嘉兴日报;2007年
5 岚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周爱军;优化土地资源利用 服务转型跨越发展[N];吕梁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廷艳;政协委员建议: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N];协商新报;2012年
7 记者 苏同敏 通讯员 王志元 罗喜林;神木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N];陕西日报;2006年
8 记者 常素莉邋张计友;我省规范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琦;抓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N];杭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吴珊;省调研组调研我市土地资源利用等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莎莎;城市更新中房屋拆迁补偿与土地资源利用评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周江梅;福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3 乌云塔娜;牧区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变迁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文茜;阜康市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5 马玉芳;毛乌素沙地农户土地资源利用行为及对荒漠化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贵春;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崔继伟;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郑爽;建设项目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陈海昆;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及数据库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张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规制[D];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4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8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