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本文选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切入点:旅游资源 出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它们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黑龙江省特色旅游、民族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原则,提出了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旨在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传承提供借鉴,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 borderland province inhabited by many nationalities and ethnic minorities have created splendid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They are the treasur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also the precious resources of Heilongjiang characteristic tourism and 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 of the exploit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体育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分类号】:G812.47;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慧馨;唐宝盛;;体验经济视域下冬季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冰雪体育旅游为产业化开发平台[J];冰雪运动;2011年01期
2 王巨山;;从“形式经历”到“文化体验”的回归——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原则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祁丽;谢春山;;特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戴淑芬,李晓玲;加强区域文化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前沿;2005年10期
5 陈炜;文冬妮;;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基于RMP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2年07期
6 成英;葛小军;陈振勇;;代价论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军;夏庆利;王庆;;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杨慧馨;唐宝盛;;体验经济视域下冬季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冰雪体育旅游为产业化开发平台[J];冰雪运动;2011年01期
3 王海军;岳志荣;赵恩华;薛富东;;冰雪旅游体验的符号学解析——以吉林长白山雪域旅游为例[J];冰雪运动;2011年05期
4 汪雄;陈玉林;;玉溪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运行成效与策略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3年04期
5 周燕;刘文辉;邬志萍;;江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7期
6 张铁峰;张宝军;;高山滑雪者肢体损伤机制与预防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年06期
7 杨锐;金安铭;王祺;苗秀丽;安佳;;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J];冰雪运动;2013年06期
8 杨慧馨;徐飞;周滨;高丽;;哈尔滨市冬季传统体育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J];冰雪运动;2013年05期
9 汪雄;陈玉林;;玉溪市体育旅游产业资源的优化布局与发展战略建构[J];福建体育科技;2014年02期
10 张曼婕;;黔南州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政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2 蒋珠燕;;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22期
3 栾桂芝;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4 孙华义;陈颖;于杰;;赫哲族传统体育研究——以渔猎活动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丁世勇,郑国华;民族体育旅游的规划浅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方英;李怀亮;孙丽岩;;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7 韩丹;论我国古代滑冰的鼎盛时代——说清代的“冰嬉”(下)[J];冰雪运动;1998年01期
8 温亚旭,孙奇;从体验经济的新视角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J];冰雪运动;2005年02期
9 王安洪;冬季冰雪体育运动对北方全民健身活动方式的影响[J];冰雪运动;2005年04期
10 张桂海;李松梅;;论我国东北地区滑雪体育旅游的区域合作[J];冰雪运动;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尔木旅游资源开发突出特色[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0年02期
2 鄢和琳;川西北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年03期
3 冯鸿;旅游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Z1期
4 清扬;蜀江水碧蜀山青——《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读后[J];天府新论;2000年04期
5 王康;锦江春色来天地─—喜读《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J];文史杂志;2000年03期
6 赵怀琼,杨敬东,郑书华;六安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六安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陈实;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反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J];人文杂志;2001年04期
8 徐首青;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高淑美;甘肃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赵明龙;研究壮族旅游 造福子孙后代──略谈壮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枫;;崂山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黄万堂;葛丽君;;甘肃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郝彬彬;;贵州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乔玉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5 江璐明;张虹鸥;金利霞;;广州南沙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任青萍;;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徐金发;张淑珍;;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刍议[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付健;;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农村少数民族参与权之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9 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熊康宁;殷红梅;;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心理意识与人地关系效应——以贵州龙宫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凤银翠;论安徽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续)[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2 记者 康宁;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新途径[N];张掖日报;2011年
3 记者 阮修星;遵化:多政策助力旅游资源开发[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宗平;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N];黑河日报;2012年
5 谢春山;大连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展望[N];中国旅游报;2003年
6 蔡善康(作者单位:市旅游局);创新,,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N];巢湖日报;2006年
7 梁卫国;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N];黄山日报;2006年
8 郑英;朗县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N];林芝报;2006年
9 记者 湘君;黄南旅游资源开发有新动作[N];青海日报;2006年
10 彭蛟;对我州民族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N];团结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天娜;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2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3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推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06年
3 王伟;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府规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李冬霞;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瑞;地震影响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思考[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英;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倩;基于委托代理的公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周建勤;旅游资源开发损益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10 李强;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6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8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