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改进BPNN模型——以湖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30 14:26

  本文选题:城市水资源 切入点:可持续利用评价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针对水资源评价的复杂非线性,提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改进BPNN模型。利用基于依赖度和属性重要度的粗集约简算法提取城市水资源评价关键指标,再利用多层BP模式识别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实现智能推理和评价,对2012年湖北省内武汉等七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横向比较,用Matlab7仿真结果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 improved BPNN model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s proposed. The key indexes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re extracted by rough red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pendency and attribute importance. Then the multi-layer BP pattern recognition network is used to train the data to realize intelligent reasoning and evaluation, and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seven cities, such as Wuhan, Hubei Province in 2012, is carried out. The rat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by Matlab7 simulation results.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
【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水事研究中心课题“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及预测模型研究——以湖北省为例”(2013B009)
【分类号】:TV21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仙,黄义星,王丽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2 赵吉武;邹长武;;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神经网络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张丽萍,朱钟麟,邓良基;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4期

4 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5 石黎;;绿色供应商评价的RS-RBF神经网络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9期

6 何君;石城;杨思波;荣超;;基于因子分析和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1期

7 周惠成;柴智平;何斌;;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8 马峰;王千;蔺文静;王贵玲;;基于指标体系投影寻踪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石家庄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9 楼文高,刘遂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年02期

10 徐山;杜卫锋;闵啸;;一种新的模糊决策表属性约简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曾现来;巩如英;王丽芸;李敬苗;;基于多目标决策与主成分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胡会亮;齐实;张广焰;;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3 黄初龙;;福建省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4 张丽;张波;张伟;;水资源系统风险分析过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5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张占庞;韩熙;;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7 黄初龙;;基于指标体系的福建省水资源供需趋势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8 冯建江;胡媛娟;李根华;李东风;;东塘水库水域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9 韩宇平;王永兵;冯小明;;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0 魏素娟;张钰;;基于AHP法对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福建省参加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海峡西岸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卓飞豹;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A];科学规划与用水安全——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艳;刘艳芳;;浅议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5 郭文献;夏自强;徐建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邵卫云;赵斌;陈雪良;刘光保;;浙北引水工程方案选优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周维博;马艳;董艳慧;杨飞;;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模糊综合评价[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改红;曹文平;赵凡;;模糊数学在洪水分类预报中的应用[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相忠;佘孝云;张延青;;水资源开发利用阈限分析的综合评价[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邱立新;;水资源约束下的煤炭行业投资决策的灵敏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尹鹏;哈尔滨市水资源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国平;公路挡雪墙防风阻雪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殷峻暹;城市防洪与供水模糊集与风险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志良;水资源管理多属性决策与风险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马建琴;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糊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王好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潇雨;供水市场预警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健;滏阳河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朱文敏;河北省馆陶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周泽林;南昌市城市用水健康循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封金利;基于SD模型的铁岭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夏凡;青海省格尔木市鱼卡盆地地下水资源分析[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8 郑丽芝;岩溶泉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于利涛;基于GIS的黄河三角州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解艳;榆林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3 程志强;刘载文;王小艺;崔莉凤;;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神经网络在污水处理优化中的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朱玉仙,黄义星,王丽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6 温淑瑶,马占青,周之豪,马毅杰;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7 夏军,王中根,穆宏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陈绘画;崔相富;杨胜利;;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混合模型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9 王萍,张锦玉,杨虎男;浅谈水资源评价现状与发展[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07期

10 张宇,齐欢;支撑向量机在沧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丛方杰;基于水基和复杂适应理论的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白春光;绿色供应商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洪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高波;基于DPSIR模型的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景林艳;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计算和综合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6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86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