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VRMap的矿区土地资源破坏三维可视化与分析模型集成系统

发布时间:2018-04-24 14:46

  本文选题:VRMap + 矿区 ; 参考:《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矿产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被破坏,既是环境污染与矿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源头,也使得土地供需的矛盾日趋尖锐,成了威胁"矿群"关系和谐及矿区可持续利用发展的中心问题。基于VRMap建立了以遥感、汇水、坡度作为背景纹理的矿区开采面、固态废物、尾矿库、工矿道路和工矿建筑5类土地破坏的三维模型,集成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以三维量算面积为模型参数,基于VRMap SDK开发模型分析三维地理信息集成系统,为矿区土地破坏的直观显示、深刻理解与全面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The destruction of land resources caused by mineral exploitation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ning areas, but also the increasingly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which has become the central problem that threaten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of "mineral group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reas. Based on VRMap, a 3D model of land destruction of mining area, solid waste, tailings, industrial and mining roads and industrial and mining buildings with remote sensing, water catchment and slope as background tex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land use change model was integrated. Based on VRMap SDK, the 3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based on VRMap SDK, which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visual display, deep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and destruction in mining area.
【作者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70151) 广西高校科研资助项目(201103YB151) 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11年开放基金(coal201105)
【分类号】:P208;X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2 张心彬;鲁孟胜;黄春慧;;矿区遥感解译与三维景观的制作方法及应用[J];煤炭工程;2006年03期

3 何原荣;朱建军;傅文杰;余德清;;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补偿评估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1期

4 郑忠;肖俊;王俊;;ARCGIS中基于DEM的工程水文信息提取应用研究——以新疆部分河流水文分析计算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4期

5 王建秀;邹宝平;陈学军;;泗顶铅锌矿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及灾害环境整治[J];自然灾害学报;2013年01期

6 何原荣;朱建军;余德清;;基于3D GIS矿山公园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集成与发布[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娟;雷磊;曹玲;;沿海城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1期

2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in Inhabited Islands of Pearl River Estuar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10期

3 ;Study on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Anhu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4 王秀云;黄淑玲;袁新田;陈晔;;大别山区DEM的制作及其沟谷的提取[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张秀玲;张保华;蒋玉华;薛杰文;;城乡交界带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研究——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6 胡海风;杨波;;基于MAPGIS平台的三维虚拟飞行技术实现[J];安徽地质;2009年01期

7 储金龙;城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及其需求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董林林;韦良焕;;商洛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动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9 崔颖;高敏华;;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10 张竹华;陈龙乾;王秉义;张奎;;义马市不同时相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对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翠珠;蒋淼;;利用数字影像DMC快速制作DOM方案[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韶颖;汤众;;广州传统宗教信仰场所与城市形态研究中的GIS应用探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Study of Land Use Change Mechanism Based on RS/GIS in Linyi City[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4 丁伟翠;范本贤;李廷栋;丁孝忠;耿树方;杨强;王振洋;;我国地质制图的SRTM DEM数据应用研究[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雪莹;;武汉市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加强;王金生;舒俭民;滕彦国;;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刚;邓文胜;王丽亚;;基于TM影像的武汉市东湖风景区LUCC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莹辉;王唤良;陈强;;基于VB、VC与OpenGL的三维地面模型建模[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9 宋伟东;李兰勇;隋心;董山;;露天矿采场时空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10 朱继文;;基于立体影像匹配数据构建DEM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振侠;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程雄;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田辉;基于嫦娥一号卫星CCD立体影像处理模型与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圆;月球车遥操作中的任务规划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李海光;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艾蕾;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飞;基于MAPGIS的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剑;机载LiDAR数据插值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变利;GIS在物流配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田会波;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于志贤;孙翱;;数字触摸屏的原理与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5年06期

2 韩金良;吴树仁;汪华斌;;地质灾害链[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3 司双印,张运备,马敬杰,贺留兰,秦世昌;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4 王宏志,朱俊林;我国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2000年03期

5 尹国勋,胡斌,韩星霞;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链及其环境效应[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6 张翠,孙在宏,王亚华;农用地分等及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研究——以东海县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薛伟;;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1期

8 王文强;;综合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01期

9 王亚军;周陈超;贾绍凤;燕华云;李润杰;;基于SWAT模型的湟水流域径流模拟与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6期

10 杨修,高林;德兴铜矿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春;张涛;李伟东;董伟志;;基于VRML的道路三维虚拟景观构建[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奚大平,江文萍;数字地图的三维可视化研究及其若干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王永君,龚健雅;基于RDBMS的海量数字高程模型系统[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年06期

4 朱强;武洪涛;张震宇;万刚;郝利民;;组件式三维GIS技术及应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2期

5 姚顽强;;矿山开采沉陷GIS三维可视化基础构建[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郭庆山;于楷;殷鹏莲;;Google SketchUp在GIS三维可视化中的研究[J];城市勘测;2010年06期

7 文小岳;王振兴;周文斌;孙国庆;;三维地籍数据模型及可视化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12期

8 滕晓东;孟兆贤;;地层信息系统在地质中的应用[J];硅谷;2011年11期

9 余军;李永树;;基于IMAGIS的数字小区建模探讨[J];四川测绘;2005年04期

10 李建新;;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点状态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健生;张普斌;曾新平;周正武;;3D-GIS环境下地质体重构及三维可视化[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高武俊;张继贤;燕琴;乔平林;;城市模型三维可视化的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姚顽强;;矿山开采沉陷GIS三维可视化基础构建[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翟娅娟;谢孟利;刘敏;;中原城市群规划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金明一;刘洋;任洪飞;杨国东;王志恒;;3D城市三维模型的研究[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李光玉;刘雁春;;基于ArcGIS的航道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闻平;王冲;杨林波;栾有昆;肖胜昌;;水电工程三维GIS的设计与初步试验[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樊文有;孟昕;卞洲罡;;基于MapSuv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方法探讨[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昕;樊文有;卞洲罡;;基于MapSuv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方法探讨[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惠均;张文先;;基于SketchUp地形建模的三维可视化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仲增 郑建民;数字武夷展东南奇秀[N];中国测绘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增宁;数字威海从这里起步[N];中国测绘报;2003年

3 陈立民;镇江构建城市三维景观模型[N];中国测绘报;2005年

4 于德福;地质调查开辟新领域[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杜永刚;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N];中国测绘报;2006年

6 涂学建 胡兵 李沛功;拓展“透明战场”的广度和维度[N];战士报;2010年

7 记者 杨丽英 张春亮;山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N];中国冶金报;2006年

8 吴宝成;防范突发事件 测绘成果应用广[N];中国测绘报;2008年

9 记者 殷巨宝;南京要摸清“地下空间”[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记者 李安利;唐山地籍管理用上三维仿真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勃;虚拟海洋与三维可视化仿真引擎的研究与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张新宇;地学空间三维可视化储量计算辅助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于军;基于ArcGIS平台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康志忠;数字城市中街道景观主体三维可视化的快速实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姜小俊;海底浅层声学探测空间数据集成与融合模型及GIS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陈永华;WebGIS三维可视化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0年

7 危拥军;三维GIS数据组织管理及符号化表示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李天华;“3S”技术在高原机场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郑佳荣;基于GIS的地矿三维属性场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冷海龙;矿地一体化征迁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锋堂;地球重力场模型(EGM96)三维可视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志慧;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3 董辉;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原理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沈江玮;基于GeoVRML的三维WebGIS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5年

5 赵国梁;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6 陈钢;基于OpenGL的三维管线可视化[D];武汉大学;2005年

7 邹平;城市建筑物三维可视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匡亚明;三维GIS的虚拟场景与气象模拟的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严勇;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康传利;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7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97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