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01:21

  本文选题:耕地利用强度 + 空间自相关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虽耕地资源秉赋较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2年相关数据,以市域为单元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和实际利用强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趋势,以"快-慢-快-慢-慢"的循环模式逐步降低;(2)长三角地区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大体呈现"北强南弱"分布规律,在空间表现上,原来集中连片的"高-高"、"低-低"格局正逐渐破碎化,开始出现斑点镶嵌式格局;(3)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均对耕地面积变化起到显著作用,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216、-0.194和-0.203,而人均GDP与耕地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
[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s in China. Although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re good, the problem of cultivated land appears to be very severe in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16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of 1990~2012 years and the urban area as a un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1990~2012, the total arable land area and per capita arable land area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howed a periodic downward trend,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fast slow slow slow slow" cycle mode; (2) the intensity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North strong south weak"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in the space table. At present, the pattern of "high to high" and "low low" is gradually fragmented, and the pattern of spot mosaic is beginning to appear. (3) the popul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roportion of the two or three industry and the urbanization wat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is divided into -0.216, -0.194 and -0.203, while the per capita GDP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re not obvious. There is a correl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50)“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机理及优化研究”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忠,王传胜,吕昕,樊杰;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2 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3 刘彦随;翟荣新;;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4 杨忍;刘彦随;陈玉福;李婷婷;;环渤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反演及影响因素探测[J];地理科学;2013年05期

5 姜广辉;张凤荣;吴建寨;周丁扬;宫攀;苏子友;;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与耕地变化关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6 李伟;郝晋珉;冯婷婷;张洁瑕;谢敏;;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7 杜国明;李昀;于凤荣;张树文;杨凤海;;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李建平;上官周平;;陕西省耕地生产能力的时空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9 姚远;李效顺;曲福田;陈龙乾;;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4期

10 李兆富;刘红玉;;基于“脱钩”理论的江苏省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凌;孙燕;;中国耕地保有量多时间尺度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6期

2 付士波;王海鸿;马琼;;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9期

3 樊小凤;程久苗;吕军;王秉建;李琴;;安徽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4 徐启荣;赵海强;江云;马友华;赵艳萍;;安徽省农田生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5 张胜海;刘玉忠;张考;姜玉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袁中友;杜继丰;王枫;;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速减原因及其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付士波;王海鸿;马琼;;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8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9 汪鹏;刘燕;马超;;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0 孙园园;孙永健;李春璐;张玉芳;郭翔;王明田;;信息技术在耕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骆东奇;姜文;罗光莲;周心琴;汪小勇;;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鲁春阳;杨庆媛;焦庆东;文枫;;重庆直辖以来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佟伟光;杨爱萍;张大安;;美、中耕地保护的比较和借鉴[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蔡玉梅;赵紫阳;吴素琴;王冠珠;;五台县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区和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傅孙萍;杜志军;;城镇化进程中洛江区的土地利用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红芬;;慈溪市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9 陆钟武;王鹤鸣;岳强;;脱钩指数的理论研究——及脱钩曲线图和国家级实例[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0年

10 董玉祥;;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基本矛盾及其诱因分析[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2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元恒;基于系统实现的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及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黎治华;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贺秋华;江苏滨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荧;我国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李衡;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洪灾孕灾环境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盖小刚;沂蒙山区土地覆被与土壤侵蚀动态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许瑾璐;福建省周宁狮浦盆地土地优化布局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丽丽;于都县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帅;怀来县耕地资源预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邹一e,

本文编号:1808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08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