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本文选题:水资源生态足迹 +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 参考:《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10期
【摘要】: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并用相关评价指标及IPAT模型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水资源生态足迹负荷有加重趋势;宁夏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Abstrac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model of water resources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from 2004 to 2011 was analyzed by using relevant evaluation indexes and IPAT model. Carrying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Ningxia is decreasing,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is stable,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water resources is larg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water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but the loa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Ningxia is in an unsafe state.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9023)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1026)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2 黄晓荣;张新海;裴源生;梁川;;基于宏观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3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范晓秋;;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4 谭秀娟;郑钦玉;;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5 普连仙;吴学灿;;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及改进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江西省近5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吴佳;;江西省产业生态足迹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4 史平平;尹君;张贵君;杨光;;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秦皇岛市发展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5 张翔;尹海伟;徐建刚;;吴江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6 关劲峤;江波;;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7 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8 何祥亮;周晓铁;孙世群;陈伟兰;;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9 范坤;吴月;陈忠祥;;陕西省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10 黄海;;重庆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少华;安消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洞庭湖流域生态足迹评价[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东;李戎;宋阳;王建庆;阎克路;;水足迹与印染[A];“科德杯”第六届全国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王书玉;杨新梅;史春芬;;区域生态经济弹性研究——以长治市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洁;;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尺度应用研究的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刘苏;吴迪;叶慧海;魏显威;石冰;赵琴;;常德地区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左朋莱;夏立江;;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崔世华;陈幼林;杨扬;;城市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测度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程雄;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秦东钦;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静;杭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威;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辽宁省1998年—2007年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卞晓庆;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天姿;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沿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成英;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宁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白燕;内蒙古人口承载力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陈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测度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汉红;李碧方;陈飞鹏;暨淑仪;;澳门1977~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2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3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4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5 柯礼丹;全国总用水量向零增长过渡期的水资源对策研究——兼论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基础[J];地下水;2001年03期
6 柯礼聃;1949~2000年中国用水状况及发展分析——续论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基础[J];地下水;2002年03期
7 李明月,江华;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2期
8 邓晓军;谢世友;王李云;黄岩;;城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9 魏静;冯忠江;郑小刚;刘小丽;;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10 杨振,牛叔文;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群义;;松嫩低平原水资源生态优化策略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4期
2 李培月;钱会;吴健华;魏亚妮;;银川市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1期
3 严立冬;屈志光;方时姣;;水资源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4 李波;李春娇;王铁良;;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冯尚友,刘国全,,梅亚东;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及其持续发展[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6 洪辉;付娜;;浅谈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7 刘巍,宿华,武丽萍,刘永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生态组合及开发利用方向研究[J];北方环境;2001年02期
8 文彦君;;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安全保障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史安娜;林基泳;李淼;;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淮河流域发展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廖柏明;;广西水资源生态保护的法律对策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聂爱平;;我国水资源生态保护立法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娅;匡耀求;黄宁生;;东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水资源生态补偿研究[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钟臣彪 钟佳华;长汀改善汀江水资源生态环境[N];闽西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娜;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畅;湖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洪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西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孙芳玲;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牛r
本文编号:1824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2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