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评价
本文选题:水资源管理政策 + 荒漠化 ; 参考:《资源科学》2014年05期
【摘要】:水资源管理政策是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从水资源安全的高度探讨水资源管理政策失效原因对于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参与式访谈和突变级数法,从政策认知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等4个维度评价了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963-1993年,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水平逐步提高,1993-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政策认知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指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表现为先增大后下降、再增大的趋势;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则在1968-2008年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民勤绿洲偏重于工程技术层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在实现阶段性节水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使民勤陷入"开荒-节水-开荒"的恶性循环,推动了传统农业规模无序扩张,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是干旱地区水土承载压力加大的"推动器"。
[Abstract]: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y is the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in arid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combating land desertifica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participatory interview and sudden change progression, from the level of policy cognition, the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olicy performance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inqin oasis was evaluat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y in Minqin oasis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1993 to 1993, and decreased from 1993 to 2008. Among them, the level of policy cognition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increasing as a whole,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shows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first, then decreasing, then increasing; In 1968-2008,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y of Minqin oasis, which emphasize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alizes the goal of water saving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Minqin fall into a vicious circle of "opening up wasteland, saving water and opening up famine". It promotes the unordered expans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causes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crease of soil and water bearing pressure in arid area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白银市实验中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1125014,40971039)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编号:2007BAC03A10)
【分类号】:D630;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肖洪浪;李彩芝;任娟;王赛;;黑河流域节水生态农业与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研究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2 胡文俊;;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干旱区地理;2007年06期
3 石敏俊;陶卫春;赵学涛;;民勤绿洲生态重建目标下土地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选择[J];干旱区地理;2009年02期
4 田静宜;王新军;;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的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甘肃民勤县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陈守煜,张道军;中国水资源管理中水权制度的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6 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价——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7 赵黎明;张亚兰;;突变级数法的中心城市粮食安全绩效评价[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雪松;高鑫;;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武汉水专项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年04期
9 齐佳音,李怀祖,陆新元;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04期
10 周强;张勇;;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贺译葶;;决策、执行、监察:效能政府建设的三步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梁贤艳;吴淑娴;;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4 刘剑;刘敏;;退耕还林政策评估农户导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5 蒋菊芳;刘明春;魏育国;梁红霞;;不同灌溉量对沙漠边缘春小麦生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张金芬;关于我国思想库的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薛文熹;论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道昌;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走向分析与对策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李月;陈兆旺;;公共政策供求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焦士兴,方相林;荒漠化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婕;石培基;杨雪梅;宫继萍;董翰蓉;;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尚松蒲;;政策执行中的博弈问题[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苏小炜;黄明健;;构建水权交易制度的法律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陈学敏;侯晓梅;;流域水资源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侯巍巍;;防治荒漠化的若干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6 刘志仁;;西部环境治理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田湘波;;试比较中国行政管理学“十”字型学派与公共管理学派的特征[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炜;;档案信息化与公共政策[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9 刘学著;梁贤艳;;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冯丽肖;杜雄;左启华;王新路;张立峰;;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效果与系统重建技术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邱诗琪;诚信行政的经济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俊夫;公共危机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斗丽丽;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德鸿;网络民意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井晓琦;西安市全民创业政策评估[D];西北大学;2010年
8 崔同富;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明泰;五河县地税局现代化分局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翁朝葵;高校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全林,孙坤,王继和;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原因与治理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2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3 蓝永超,康尔泗;河西内陆干旱区主要河流出山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4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李锦秀;陆明峰;;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5 方修琦;;陕北及鄂尔多斯地区降水变化与沙漠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6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7 伍新木,李雪松;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8 汪常青,吴永红,刘剑彤;武汉城市湖泊水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9 杨选;;国内外典型水治理模式及对武汉水治理的借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10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婷婷;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型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惠英;;美国水资源学会将召开第31届年会[J];水利技术监督;1995年01期
2 朱堂烈,曹淑松,邢念钦,王衍亮;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3 李桂英;论可持续性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管理[J];内蒙古地质;2001年02期
4 赵建华;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水利;2004年05期
5 Slobodan P.Simonovic,Dejiang Long,李银全,刘学工;水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转变[J];人民黄河;2005年11期
6 李晓炜;;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J];水利水电快报;2006年12期
7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8 梅如刚;;浅析水资源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03期
9 曹鹏程;;日本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J];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6年08期
10 杨昆洋;;水厂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淄博市水资源管理[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2 刘文燕;;论生态水资源的管理模式[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周清国;韩庆年;;基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难点与对策思考[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熊林;;简论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刘强;杨永德;李英;;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及建议[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傅春;胡振鹏;;水资源的产权管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周真中;刘梅群;;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探讨[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陈筱云;;优化水资源配置 建设节水型社会——鄂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王炎阶;陆剑;;简论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郝永耀;刘思强;潘立新;;四湖流域水资源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达明;中山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N];中山日报;2009年
2 刘瑜;强化水资源管理是治本之举[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严恒元;荷兰:注重水资源管理政策科学化[N];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松战;强化水资源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N];洛阳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作明;“十二五”水资源管理更严格[N];鞍山日报 ;2011年
6 记者 欧阳光;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经验和成功示范[N];中国水利报;2011年
7 钮清海;水资源管理应把机制建设放在首位[N];中国水利报;2011年
8 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王琳;水资源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N];湖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吕爽 通讯员 刘连峰 张国君;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现场会召开[N];德州日报;2011年
10 王希 姚润丰;我国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玺;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周申蓓;我国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聂相田;水资源管理系统模糊与随机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4 杨杰军;青岛市崂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王煜;流域水资源实时调控理论方法和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马斌;基于信息技术的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 周念清;基于GIS的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8 丁雪华;干旱盐渍化灌区水资源动态预测与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乔西现;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绿洲水资源管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桂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薇莎;论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楚学勇;丹东市水资源管理及其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D];天津大学;2006年
4 郭维;基于MapObjects技术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5 崔培学;山东省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田丰;基于WEBGIS的区域水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谢燕飞;水资源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翁秀明;杭州市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段勇;沈阳市城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郭丽君;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6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2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