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30 23:41

  本文选题:水资源 + 匹配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水资源禀赋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人口分布不一致,由此导致水资源在与人口、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研究水资源的空间匹配状况对于协调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经济三者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研究文献、水资源空间匹配文献,人口和经济集聚文献以及基尼系数法进行系统综述,以中国70个重点城市为样本,基于基尼系数法对样本城市的水资源-人口和水资源-经济匹配状况进行了计算,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得到分析结果后进一步对影响水资源空间匹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的水资源-人口匹配和水资源-经济匹配状况都不理想,分别处于不匹配和极不匹配状况,同时显示出水资源-人口的匹配状况要优于水资源-经济匹配状况。(2)分区域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结果发现东、中、西部城市和东北部城市存在截然不同的水资源时间演变路径,东部城市的匹配状况与样本城市整体的匹配状况相似,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匹配度略有变差;中部城市受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影响呈现波动式的匹配变迁路径;西部城市的匹配状况整体上比较平稳但趋向于匹配度变好,同时水资源-人口匹配明显优于水资源-经济匹配状况;东北部城市水资源空间匹配变迁呈现先U型后倒U型的路径,即人口和经济的水资源空间匹配度变好→变差→再变好。(3)借鉴相关文献,在总结可能影响水资源空间匹配的因素的基础上,基于二阶段动态广义矩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要求都是影响水资源空间匹配的因素。针对水资源空间不匹配状况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匹配变迁差异较大的特征,应该从优化空间匹配的视角出发,适当放松人口流动并适当制约经济集聚程度,同时不同区域要从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指出,促进人口和经济的同向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政策手段。
[Abstract]: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irreplaceable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f water resources endowment in space, that 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not consistent. As a result, water resources are greatly restricted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water resources for coordina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literature, water resources spatial matching literatur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agglomeration literature and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taking 70 key cities in China as samples. Based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the matching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opulation and water resource economy in the sample cities is calculated, and the two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water resource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overall water-population matching and water-economic matching of the sample cities were not ideal, and they were in mismatch and extremely mismatch,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it shows that the matching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nomic matching. The results of spatial matching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ub-region show that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water resources temporal evolution paths in east, middle, west and northeast cities. The matching condition of the eastern c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ample city, and the matching degree of the eastern city is a little worse than that of the sample city, and the central city is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On the whole, the matching condition of western cities is stable but tends to become better, and the match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nomy. The spatial matching changes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show the path of first U type and then backward U type, that i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spatial matching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becomes better and worse, and then becomes better.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water resourc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wo-stage dynamic generalized moment model shows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water resources.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mismatch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matching 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t is necessary to relax population flow and restrict the degree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izing spatial matching.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ow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the local resource endowment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promoting the codirectional agglome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olicy mean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红,宋长青;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J];中国科学基金;2001年03期

2 陈燕武,金式容;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裴源生,赵勇,罗琳;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以四川绵阳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5年05期

4 ;新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疆水利;2005年01期

5 冯巧;王富世;;中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03期

6 王士武;陈雪;郑世宗;;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J];浙江水利科技;2006年03期

7 周亚光;;水资源合理配置刍议[J];内蒙古水利;2006年04期

8 王云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年05期

9 袁亚琴;;lm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探析[J];发展;2007年11期

10 李培月;;水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源生;张金萍;;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2 王士武;陈雪;郑世宗;;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A];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继胜;张爱民;;刍议实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A];山东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册)[C];1998年

4 李旭洲;张旭;;通辽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几点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登礼;徐伟;祝辉;王秀玲;魏艳红;;高唐县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方略[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6 苏颍君;陈平;;新疆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7 阿不力克木·阿不力孜;;乌鲁木齐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兴林;;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重庆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探讨——“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主题报告[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李来兴;;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 服务城乡发展[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周灵;;荣昌县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研究[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加强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记者 鲁延宏;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给出九大难题前瞻性答案[N];宁夏日报;2005年

3 刘朔;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的三个关键[N];光明日报;2006年

4 谢小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N];兵团日报(汉);2003年

5 记者 朱涛;《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通过审查[N];中国水利报;2001年

6 鹿永建;西北水资源“家底”基本摸清[N];科技日报;2001年

7 宗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重大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水利部部长 汪恕诚 任乐云 董峻 百玉 王立彬;保护水资源 珍惜生命之源[N];四川政协报;2002年

8 刘争胜 王煜侯 传河(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北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基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9 赵晓英;我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和优化配置[N];鞍山日报 ;2008年

10 本刊记者 谢群 通讯员 陈莹 高而坤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落实科学发展观 节约保护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茜;长吉经济圈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陈南祥;复杂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福林;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姜文超;城镇地区水资源(极限)承载力及其量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赵勇;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屈国栋;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方案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由沙丘;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王少波;面向用水户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鑫;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合理配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夏忠;考虑冲突、补偿和风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耀泽;基于生态安全的乌兰布和灌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爽;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视角下的兰州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董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拟的德州潘庄灌区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佩;水资源合理配置指标权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郑子升;淄博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董璐;中国农村水贫困灾害风险测度及水援助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黄秋香;温州市水资源供需态势与优化配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兴拼;广西北部湾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品;山东省水资源与宏观经济关系定量分析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10 刘秀屏;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6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26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