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发展柴达木盆地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

发布时间:2018-05-16 04:10

  本文选题:盐碱地 + 自然资源 ; 参考:《科技导报》2017年10期


【摘要】:基于柴达木盆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和盐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草地占土地面积的46.64%,但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其利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7%,破坏较严重;盐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68%,且资源丰富,几乎未被利用。柴达木盆地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盐湖农业,加强盐生植物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Abstract]: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Qaidam Basin, such as geography, climate, water resources and halophytes, the resourc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lake agriculture in this area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 use statu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linized land is the main land in Qaidam Basin, with mor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better heat condition, abundant salt water, brackish water resources and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while agricultural land accounts for only 0.17%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a large number of suitable agricultural land is not developed. The grassland occupies 46.64% of the land area, but its utiliza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conditions of altitude, climate and traffic; the forest land occupies 2.87%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the damage is serious; the saline-alkali land accounts for 11.68%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it is rich in resources and is almost unused. The Qaidam Basin has a rich resource base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exploit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park in this area, develop salt lake agriculture,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halophytes, and rationally develop and utilize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1422036) 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2014-ZCQ-06)
【分类号】:F3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旺锋,武翠芳,熊永兰;甘肃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探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2 程建华;如何利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J];北京房地产;2004年04期

3 宋敏;宋杰;高明;王静;;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8期

4 车艳玲;;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关探讨[J];吉林农业;2013年02期

5 李永昌,蒋蔚然,李世光,钱家骁,任希堂,何同宾,杨延藩;山东省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自然资源;1986年02期

6 朱博勤,张渊智;土地资源单要素计算机解译模式化研究[J];环境遥感;1996年02期

7 杨秀敏,葛京凤;河北省待开发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前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年05期

8 罗微,雍国玮;土地资源系统信息论研究[J];国土经济;1998年02期

9 罗微,雍国玮;土地资源需要实行可控利用[J];国土经济;1998年03期

10 邓砺志,李峻;盘活土地资源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登槐;;县级土地资源微机管理系统的设计[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2 霍晓蕾;;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骆东奇;余戈;;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基础[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万川;;关于湖南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战略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新成;;坚持科学发展观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A];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宝鸡“四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商亚坤;李慧勤;;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构建和谐“国土”[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7 李双双;;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田永和;朱育林;;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浅析及其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吴开亚;;安徽省土地资源安全水平的定量分析[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贵成;;土地资源永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完善土地管理立法 管好用好土地资源[N];海南日报;2014年

2 王慧峰;专家指出保护长江环境的核心是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通讯员 卓剑;土地资源何处寻 为有源头活水来[N];淮安日报;2014年

4 记者 冯星杰;保障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 优化旅游结构提升产业档次[N];广安日报;2010年

5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资产处 雷爱先 博士;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爱民;利用国际“虚拟土地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N];期货日报;2014年

7 ;大力倡导以树代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黄诚克 刘义;让土地资源“可再生”[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冯;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陶虹向;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王小飞;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袁畅;土地资源开发对城市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冯浩;灌云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赵静;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8 邢清枝;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红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资源供需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10 陈轩昂;土地资源综合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95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95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