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陕西省2001-2010年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发布时间:2018-10-20 18:10
【摘要】:分析了陕西省2001—2010年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比重法,选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层次18个指标对该省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指标的评价分值,评价了近10a来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转变符合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和21.5%,而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却直线下降。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0, and selects the economy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and the specific gravity method. Th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is province was evaluated by 18 indexes at 3 levels of society and ecology. By determining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nd calculating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each index, the overall level of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has been evaluated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0 accord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show a steady increase trend.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was 58% and 21.5g,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land use decreased linearly.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资源约束下的黑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研究”(40961038);生态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5001-021) 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6203110002)
【分类号】:F30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蒋依依,李正国,张小飞,李卫锋,岳隽;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2 王雨晴;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3 李明月,江华;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4 张娜;雷国平;;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01期

5 刘岩;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史兴兴;冯忠江;刘云亮;;基于三角模型的河北省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2期

7 王凯;王丽;黄云;;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的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年01期

8 李栓;丁冠华;王红梅;冯大伟;刘媛媛;;基于DEA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9 秦伟山;廖和平;张春柱;刁丽琼;;县域土地利用协调度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9期

10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丽;高晋;权燕;;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2 袁维;张安明;王丽果;;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3 刘一苏;刘喜广;;基于熵值法的泰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4 朱佳敏;刘友兆;;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差异研究——以苏南锡山市和金坛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5 田冰;贾金生;;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研究——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余敦;赵小敏;;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7 韩申山;;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8 宋欣;张桂林;李生明;高崇辉;傅建春;周守余;;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9 王丽萍;周寅康;;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10 杨剑;魏雅丽;王立国;喻光明;;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凯峰;王琳;;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地租理论的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彬;;基于3S技术的坝上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张鹏飞;藏波;;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陈松林;戴菲;;福建省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变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王军;崔秀丽;赵金龙;;构建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的理论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王发曾;王新涛;;中原城市群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整合[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李红礼;高建华;卢红岩;;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0 王发曾;王新涛;吴国玺;万年庆;张本昀;王岩松;赵永;高建华;王倩;;第十一章 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与土地承载力[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丽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修丽娜;基于OWA-GIS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苑莉;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甘琳;PPP模式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赵璐;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雨航;哈尔滨市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广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付宽;城市化进程中大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澜涛;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影响因素 利用效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鹏;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政策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柴静祥;新民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王文琴;黄山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安全水平预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媛;西安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与效益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许瑾璐;福建省周宁狮浦盆地土地优化布局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尔阜,蔡运龙,傅泽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特征与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程连生,赵红英;北京城市边缘带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3 李江,郭庆胜;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4 彭建,蒋依依,李正国,张小飞,李卫锋,岳隽;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5 李植斌;一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6 王学锋;试论开发区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7 陈荣;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4期

8 袁丽丽;;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演变及问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9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张红旗;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王雨晴;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强;产业结构效益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兴辉;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建军;结构方程模型在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的应用[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岳永胜;陕西省城市用地效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晋;邓良基;魏旭;;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与发展探讨[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2 左静,李辉;关于辽西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1999年07期

3 侯少杰;浅析准格尔旗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4 陈梅英;郑荣宝;王朝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热带地理;2009年05期

5 易刚;张双喜;;基于SWOT模型的县级土地资源及环境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张奎;陈龙乾;成量;李媛媛;胡波;;桐柏县土地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20期

7 董明辉;;洞庭湖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文史博览;2005年Z2期

8 尹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02期

9 刘维忠;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研究[J];国土资源;2004年03期

10 杨星,蔡彦,郭璐;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凌琦;侯洪升;;郯城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研究[A];山东省“数字国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3 刘敏;;试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策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丁宏;;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博弈[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丁宏;;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博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余翔;张玉梅;;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7 吴清慧;;试谈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蒲春玲;;西部开发中新疆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设计及建议[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9 陈银蓉;王绍艳;;湖北省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10 李豫湘;谭维岗;;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刘剑;集约用地与经济集约型增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李响;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集约用地的不同主体和手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重大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彭俊;今天我们怎样应对荒漠化[N];人民日报;2003年

6 曾晓伟 马红;安徽气象献策生态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资源[N];济南日报;2011年

8 记者 廉维亮;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新平;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伟民;晋中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裕凤;县域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产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贾海涛;石家庄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4 吴平;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玉芳;毛乌素沙地农户土地资源利用行为及对荒漠化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高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实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世元;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常新艳;榆林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布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钟叶均;四川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曹晖;朝阳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人口规模调控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3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83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