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以泰州市为例
[Abstract]:As the basic resource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to varying degrees for a long time. The neglect of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has resulted in the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rearranging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genetic resources,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direct economic utilization valu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alue, protection value of genetic resources in Taizhou City in 2011. And the social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utiliz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and other economic contribution valu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genetic resources in Taizhou in 2011 is 22.688 billion yuan, which is equivalent to 9.35%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Taizhou region, and the direct economic utilization valu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alue, and conservation value of genetic resources in Taizhou City in 2011. The social value of genetic resources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is 141.39 and 56.06, 2.943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our kinds of value of biological genetic resources have important economic contribution in the three industries of genetic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the first and third industries of genetic resources accounted for 83.83% and 34.99% respectively, while for the three industries of Taizhou,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biological genetic resourc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was relatively small. It is 4% and 3.15% respectivel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not many industries involved in genetic resourc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so the contribution of biological genetic resources to genetic resources industry level and regional industry level is quit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01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751)
【分类号】:F1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刘存岐;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2 徐晓勇;雷冬梅;;国际生物经济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5期
3 王健民,薛达元,徐海根,王智,张卫明,顾龚平,史瑞松,盖钧镒,赵团结,丁艳来;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4年01期
4 丁晖;徐海根;;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价值评估——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5 薛达元;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类型及其评估方法[J];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02期
6 刘大钧;遗传资源与作物育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7 李昂;;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J];环境保护;2011年12期
8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9 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郑度,成升魁;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10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郑度,李双成;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ssess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Land Use Based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A Case of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4期
2 熊镇邦;毛阳海;;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西藏农业结构转型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霍家金;谢武;;霍山、寿县农业支柱产业的选定与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4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5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6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7 魏良亮,屠梅曾;西方区域发展理论及对中国区域开发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8 郑纯辉;赵杰;;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评价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涂波;廖和平;;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及补偿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10 孙宁涛;李俊涛;;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志;资源型产业转型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瑜;银杏核心种质构建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浩;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测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漪;社会理性决策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益测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2 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3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刘存岐;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4 喻建华,高中贵,张露,彭补拙;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5 孙平跃,陆健健;长江口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4期
6 张书芬;国外绿色GDP的理论、实践及启示[J];财政研究;2004年06期
7 彭文英,张科利,江忠善,孔亚平;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8 阮伏水;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水土流失特征[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9 刘青;胡振鹏;;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初探——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J];湖泊科学;2007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谷峻战;;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政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林,林良斌;中国油料作物的遗传资源及开发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2 吴小敏,徐海根,朱成松;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J];生物多样性;2002年02期
3 代怡婧;王杰;王永;金鑫燕;;高原型藏山羊的保种与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家蚕遗传资源库[J];生命世界;2005年02期
5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J];动物学研究;2011年02期
6 文建凡;唐嘉;;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1年评估中获得优秀[J];动物学研究;2011年04期
7 杜立新;;畜禽遗传资源冷冻保存中的取样方法探讨[J];生物数学学报;1992年01期
8 王林生;;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研究及其在玉米改良中的利用[J];生物学通报;2007年05期
9 ;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第一轮通知[J];遗传;2010年02期
10 欧茶海,叶绍辉;云南家养动物遗传资源及其保护现状与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纬英;;油橄榄的遗传资源及其在我国适生区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2 ;关于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有关的公开要求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3 王豁然;;桉树遗传资源与引种驯化[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杜庆锋;王瑜;刘晓力;张嵩;周猛;王志远;陈琪;周淑芸;;恶性血液病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开发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杜庆锋;刘晓力;王瑜;张嵩;郑维扬;周猛;王志远;陈琪;周淑芸;;恶性血液病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开发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颜家安;;海南岛生物遗传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战略[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7 王玉玲;胡金朝;;我国家禽品种多样性及保护[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谢小冬;;西北及青藏高原群体和临床遗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A];2012年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会议文集[C];2012年
9 Joseph Straus;张韬略;;生物材料专利——新殖民主义?还是一种技术转移和利益分享的方式?[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10 杨红菊;姚忻;李昭;;发展中国家关于遗传资源来源披露要求的TRIPS修改建议及相关解析[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轲;生物遗传资源大量流失国外[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记者 姚們;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亟待立法保护[N];法制日报;2009年
3 吴一文邋实习生 安晓茂;黎平600农民自发保护香禾糯遗传资源[N];贵州日报;2007年
4 魏刚;发达国家抢夺中国生物几近“海盗”式掠夺[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王莉萍邋张其瑶;遗传资源保护立法:学者的困惑[N];中国经营报;2008年
6 记者 李学梅;人类重要疾病遗传资源库成立[N];北京日报;2002年
7 ;争夺生物经济制高点 打响遗传资源保卫战[N];上海科技报;2007年
8 冯立中;我国建立全球最完整皮肤遗传资源库[N];健康报;2008年
9 冯立中邋宫礼;安徽医科大学建立完整的皮肤病遗传资源库[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菲 邹声文;专利法修改剑指“基因窃取”[N];经济参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凌侠;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遗传资源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2 范志雄;甘蓝型油菜品质资源和pol CMS恢复系的创新与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杨远斌;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博辉;西部野生偶奇蹄目动物遗传资源及Web数据库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5 陈明洁;山羊草籽粒硬度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程在全;云南野生稻遗传特性及其优良基因克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龚玉梅;林业领域中的生物安全性及其相关政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郭起荣;中国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保育[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王永强;家蚕无性繁殖系的构建及其遗传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陆春明;节节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序列研究及体外突变[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丽;遗传资源提供者权益保护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李晓梅;论遗传资源的可专利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师晓丹;遗传资源权中国法律保护再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立富;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包娜;专利制度与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毛雁妮;论我国《专利法》中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的规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闫yN;专利授权中遗传资源的获取及其来源披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乔旋;我国遗传资源的专利保护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连生;论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D];烟台大学;2010年
10 陈晓平;遗传资源的可专利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4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9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