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及其测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29 14:00
【摘要】:自然资源丰裕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的重要指标。根据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内涵,将自然资源丰裕度分为单项自然资源的丰裕度、某类资源的丰裕度和区域完全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三个层次,分析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的特点,尝试提出测定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具体方法,并运用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20类自然资源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在相对数量与分布结构上存在矛盾;(2)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富集区有5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适中区有12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贫乏区有8个省份,自然资源禀赋匮乏区有6个省份;(3)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区域完全自然资源丰裕度排名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四川、内蒙古、甘肃、广西和河北,排名最后5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宁夏、天津、上海和北京。
[Abstract]:The abund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the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single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the certain resource abundance and the regional complete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complete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a concrete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undance of regional complete natural resources,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data of 20 kinds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31 provinces, 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lativ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regional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in China; (2) there are 5 provinces in rich natural resources region, 12 provinces in moderate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area, 8 provinces in poor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area and 6 provinces in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deficient area; (3) among the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the top 5 provinces with regional total natural resources abundance are Sichuan, Inner Mongolia, Gansu, Guangxi and Hebei, and the last five provinces are Jiangsu, Ningxia, Tianjin, respectively. Shanghai and Beijing.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17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3YJA630141) 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D253)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3Z0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创新专项(QN2011166)
【分类号】: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慷;王科;王亚璇;;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杜凯;周勤;蔡银寅;;自然资源丰裕、环境管制失效与生态“诅咒”[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3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玫瑰;连序海;;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2 孙景宇;孟涣晨;;转型新阶段俄罗斯、东欧和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比较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4 卢平;;恩施州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5 贺红艳;;矿产资源开发“强区与富民”悖论研究——以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为例[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6 龚秀国;;中国式“荷兰病”影响中国财政收支格局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7 李国平;宋文飞;;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生态足迹效率及其驱动因素——对“资源诅咒”学说的另一种解读[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8 任歌;李治;;“资源诅咒”与富资源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问题[J];财经论丛;2009年03期

9 邵帅;齐中英;;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R&D行为研究——理论解释及其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10 龚秀国;邓菊秋;;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洪涛;席酉民;郭菊娥;郭广涛;;陕西行业投资效应分析及西部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辉;;资源型经济运行研究综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官锡强;;基于“荷兰病”效应的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资源诅咒”的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要素收入分配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徐凯;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晓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8 贺震川;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浦欣;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中民,程国栋,邱国玉;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2 徐康宁,王剑;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3 杜凯;周勤;;集聚经济、行业特性与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的视角[J];经济学家;2008年02期

4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5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6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影;;“福音”还是“诅咒”——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年06期

2 李莉;;“资源诅咒”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3 翟东升;;“资源诅咒”与“合法干涉”:评索罗斯的观念政策[J];理论视野;2008年08期

4 刘吕红;;“资源诅咒”与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J];经济管理;2008年13期

5 张贡生;;“资源诅咒”论: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J];财贸研究;2008年06期

6 张贡生;;“资源诅咒”论述评[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赵天奕;;资源诅咒与经济增长——辽宁省与其它省份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1期

9 张亮亮;;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J];南方经济;2009年06期

10 段利民;马鸣萧;;“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理论综述[J];未来与发展;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王国栋;;就地城市化与“资源诅咒”[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梅冠群;我国“资源诅咒”形成的条件与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庞博;矿产资源开发对中国矿产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圢;福兮祸兮: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D];厦门大学;2013年

2 谭晓兰;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云南经济增长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李耀光;科尔沁沙地生态资源诅咒假说检验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昊邈;资源诅咒与经济增长[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章翔;中国“资源诅咒”现象的解释[D];重庆大学;2009年

6 夏毓t,

本文编号:2297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97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