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南地区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Abstract]:The results of multi-objective regional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Se in the topsoil of Longnan area was 0.34 mg/kg,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soil was at a safe level. The results of anomalous verif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elenium-rich bedrock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rich soil. In the study area, the natural rice rich in selenium and the high quality produce of rich selenium soybean were found, among which, the selenium enrichment rate of soybean was 100 ku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vailable Se and total Se in soil, and the increase of total Se content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S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vailable Se and cationic exchange capacity (CEC), Nu P). Clay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in soil had strong adsorption and complexation to Se, and the available Se in soil mainly existed in the form of selenite. The bio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s of Se in rice and soybea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Se,N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K _ 2O.
【作者单位】: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J【2011】02-23-21)资助
【分类号】:TD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亮;侯伟;侯占清;熊绍礼;;略论吉林省大骨节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J];中国地质;2010年03期
2 安永会;李旭峰;何锦;贾小丰;李亮;;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J];中国地质;2010年03期
3 许模;刘国;陈旭;黄继;张曦;钟金先;;川西北高原壤塘县大骨节病区水环境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地质;2010年03期
4 孙朝;侯青叶;杨忠芳;杨晓燕;黄勇;陈恩科;;典型土壤环境中硒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为例[J];中国地质;2010年06期
5 余涛;杨忠芳;唐金荣;宗思锋;朱翠娟;张娇;张建新;申志军;;湖南洞庭湖区土壤酸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6 杨忠芳;余涛;唐金荣;朱翠娟;宗思锋;张娇;张建新;申志军;;湖南洞庭湖地区土壤酸化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7 樊海峰;温汉捷;凌宏文;胡瑞忠;;表生环境中硒形态研究现状[J];地球与环境;2006年02期
8 王子健,赵利华,彭安;低硒带土壤中硒的挥发过程研究[J];环境化学;1989年02期
9 王子健;中国低硒带生态环境中硒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1993年03期
10 郑达贤,李日邦,王五一;初论世界低硒带[J];环境科学学报;198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梅;桂和荣;陈兆炎;;安徽沿淮地区潮土理化性质及低养分机理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2 芦长明;;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安徽地质;2010年02期
3 沈燕春;周俊;;土壤硒的赋存状态与迁移转化[J];安徽地质;2011年03期
4 刘英,张祥明,王允青,朱国平,许厥明;应用紫云英生产富硒猪肉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5 王恒旭;王文成;胡永华;王志坤;赵波;付巧玲;宁福政;胡俊成;盛奇;;杞县大蒜产区土壤及大蒜中营养元素化学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6 易桂花;彭培好;;川产道地中药材川芎根茎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7 盛奇;王恒旭;胡永华;蔡春楠;;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8 蒋实;徐争启;张成江;;四川省万源市土壤pH值测定及土壤酸碱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9 赵静;李欣;张鲜鲜;章超;沈向;王洪强;陈浪波;;土壤pH值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10 陈国茜;沈润平;;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Effects of selenium form on blood and milk selenium concentrations,milk component and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dairy cows[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宋明义;岑静;黄春雷;胡艳华;周宗尧;郑文;刘军保;;高镉地质背景下富硒土壤的生态效应[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3 宋明义;蔡子华;黄春雷;胡艳华;王加恩;;浙北平原区富硒土壤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潘文杰;姜超英;唐远驹;黄建国;;烤烟Se积累及其与环境的关系[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5 朱文郁;王五一;朱振源;;西藏地区经济开发中的地方病防治对策[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宋明义;董岩翔;张国春;李恒溪;魏迎春;张鑫;;萧山大青梅原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胡艳华;王加恩;颜铁增;蔡子华;宋明义;康占军;;浙北平原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8 宋明义;黄春雷;董岩翔;周宗尧;;浙江富硒土壤成因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9 边建朝;云中杰;刘源;宋术亮;秦启亮;刘传蛟;翟乃耀;葛相金;姜玉亭;谭瑞红;;山东省低硒和适硒地区环境和人体硒水平调查分析[A];第二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8年
10 陈家玮;杨忠芳;余涛;汤奇峰;;土壤酸性缓冲能力预警与治理——以四川某区农田生态系统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金文;基于水稻叶片生理生态学特征的氮营养诊断[D];浙江大学;2010年
3 武深树;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丽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韵芳;钛硅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畅;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海英;硒处理对桃、枣和草莓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惠;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高懋芳;小清河流域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朱梅;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四凤;不同硒源及硒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素霞;蔬菜—土壤系统镉与硝酸盐复合污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许军苗;小兴安岭汤洪岭雨养型泥炭记录的大气汞沉降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杰;保护地有机蔬菜种植体系下养分分配规律及环境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伟;富硒平菇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朝佩;作物对外源硒的吸收效果及外源硒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先挺;水肥优化管理降低氮素淋溶损失与提高双季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翁添富;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小玻;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波;贵州省南部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及找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仁;中国酸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林年丰;地质环境与大骨节病[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3 果秀敏,牛君仿,方正,纪姝晶;植物中硒的形态及其生理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4 熊绍礼;吉林省大骨节病与饮用地下水中某些胶原元素关系的研究[J];地方病通报;1991年03期
5 徐吉敏,吴梅兰,程建华,周祥赓,王公度,王洁,王文龙;碘与大骨节病的关系[J];地方病通报;1999年04期
6 孙朝;侯青叶;杨忠芳;杨晓燕;黄勇;陈恩科;;典型土壤环境中硒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为例[J];中国地质;2010年06期
7 王金达,于君宝,张学林;黄土高原土壤中硒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8 ;我国克山病的地理流行病学规律[J];地理学报;1979年02期
9 正明远,章申;我国大骨节病病区的化学地理特征[J];地理学报;1981年02期
10 谭见安,李日邦,朱文郁;我国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代长;酸化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淋失机理及金属离子的反应动力学[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段雷;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3 谢迎新;人为影响下稻田生态系统环境来源氮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玮隽;汉源唐家铅锌矿地区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庞雪华;万源市茶产区土壤硒的形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国营,吴燕玉;落叶松落叶前后重金属元素内外迁移循环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1998年02期
2 郭卫东,胡明辉,杨逸萍,弓振斌,Wong C S;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围隔生态系研究[J];台湾海峡;2000年03期
3 李丽光,何兴元,曹志强,陈玮;土壤-作物系统中铅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4 郑孝和;富硒有机茶的研制和产业化开发[J];安徽科技;2003年05期
5 陈俊合,陈小红;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6 陈乃光;S646.19培养富硒金针菇的途径0003[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5年01期
7 杨淑云,刘朝贵,朱凯,邓春;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1期
8 佟光玉,赵书泉,张淑芹,刘春萍,武羽晓;山东小清河河床底质对污染物迁移影响浅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4年02期
9 尚德静,于桂军,王关林;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灵芝富硒深层培养的最佳发酵培养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巫和昕,胡雪峰,张国莹,方圣琼,吴晨娟;上海市宝山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异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花修艺;董德明;宋寒;吕继涛;梁大鹏;王文涛;;颤蚓生物扰动对不同重金属向沉积物中迁移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黄碧捷;;沈阳市土壤中铅、汞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3 牛静;李广科;;矿化垃圾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温蓓;黄日祥;;环丙沙星对铜在蚯蚓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毒性的影响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顾雪元;孙剑;王晓蓉;;重金属在土壤黏土组分上的吸附行为和表面络合模型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峰;秦樊鑫;胡继伟;黄先飞;蒋翠红;李存雄;;红枫湖沉积物中酸可挥发硫化物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熊佰炼;张进忠;;改性甘蔗渣吸附Cd~(2+)和Cr~(3+)的特征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胡世林;刘岱;崔淑莲;杨立新;杨连菊;;安国引种黄芪的质量初步评价[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9 唐银健;李竺;陈玲;;城市污泥土地利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10 王天阳;王国祥;;昆承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颖邋宋茜;区内逾93%面积适合发展绿色农业[N];江西日报;2008年
2 记者 田丕;打造富硒品牌 做强富硒产业[N];安康日报;2009年
3 吴耕云;江西建设五大富硒产业基地[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记者 柳青;兰州农民捡了“宝”[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记者 王朝霞 实习生 刘婉琼;兰州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N];甘肃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霞;天马富硒系列产品畅销大连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记者 康维海;平安县打造绿色富硒农业示范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8 记者 焦亮;我市组织对农业富硒技术进行研讨[N];新乡日报;2006年
9 记者 韩成斌;专家为富硒农产品开发建言献策[N];兰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尚武;富硒稻米开发获突破[N];湖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永贵;利用水n炃鞴庑形嗖馑寮巴寥乐械子胫亟鹗舻纳锒拘訹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建新;垃圾焚烧过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机理及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韩军;下水道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挥发与回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吴泓涛;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区域分布与污染评价[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国平;贵州典型矿山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陈玉成;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8 廖国礼;典型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迁移规律与污染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潘文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烤烟重金属积累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田颖;聚吡咯的电化学性质及对重金属还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攀;煤燃烧重金属生成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姜永海;焚烧飞灰熔融过程特性及添加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3 杨丽华;重金属(镉、铜、锌和铬)对鲫鱼的生物毒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剑虹;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刘启东;肥料组合对叶菜硝酸盐和重金属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宝庆;南宁市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殷宪强;污泥堆肥施用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红涛;生物淋滤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9 胡维;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齐君;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本文编号:235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35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