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与新方法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re summarized: the concept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not clear;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based on the inconsistent concepts,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operability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does not fully accord with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tc.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defin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late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level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the level of human development carried by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ystem under a certain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st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level, that is, under certain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level,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ystem can stably carry the maximum human development level; Based on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the quantitative equ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established from four aspects: economy, culture, ecological support and ecological assimil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90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3BAB05B04)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魏斌,张霞;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本溪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4期
3 赵楠;;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与承压状态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4 王建华,江东,顾定法,齐文虎,唐青蔚;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5 朱一中,夏军,谈戈;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6 牟海省,,刘昌明;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7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8 余卫东,闵庆文,李湘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9 韩俊丽,段文阁,李百岁;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与预测——以包头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10 王建华,江东,顾定法,齐文虎,唐青蔚;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理论[J];甘肃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海丹;水资源承载能力基础理论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赵新华;李国金;王亮;廖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芦晓峰;李波;王铁良;;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邵金花;刘贤赵;;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法及应用——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4 刘旭东;曾现来;巩如英;王丽芸;李敬苗;;基于多目标决策与主成分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5 郭旋;冯利华;;义乌市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6 刘波;丁贤俊;姚红;;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7 刘广民;韩宝平;朱雪强;;徐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8 陈雁平;袁林江;;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符号函数极值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9 郭晓丽;;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10 马英;石瑞杰;;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永强;;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金倩楠;;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杨桐;杨常亮;毛永杨;;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邹进;何士华;张友权;;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开发与潜力挖掘[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5 裴泽莲;丛福滋;张旭东;姚志刚;尤晓东;李秀娟;张旭;聂影;刘军;常立志;王洪亮;;2BQMS-2型坐水播种机施水初步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则渊;王贤文;;生态经济研究前沿及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Studying 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Ground Water[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9 安和平;;中国人口预测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群;张和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有刚;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吕永鹏;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波;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于凤燕;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赵嘉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骆毅;滨海新区自来水市场化运行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健;滏阳河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尹业彪;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3 宋秀杰;北京郊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发展节水农业[J];北京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4 潘安君;张书函;;北京城市雨洪利用总体构想[J];北京水务;2006年01期
5 宋磊;;北京市中水利用情况和分析[J];北京水务;2006年02期
6 王红瑞;董艳艳;王军红;韩兆兴;;关于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辜寄蓉,范晓,杨俊义,王成善;九寨沟水资源灰色系统预测模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魏斌,张霞;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本溪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4期
9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10 夏军,王中根,穆宏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才志,左海军,杨静;基于极大熵原理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山西段为例[J];资源科学;2004年02期
2 赵明华,周鹏;威海市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研究[J];水利经济;2004年04期
3 贾嵘,薛惠峰,解建仓,蒋晓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唐曲,姜文来,陶陶;民勤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5 张俊英;张晓民;;渭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水利;2008年06期
6 朱照宇,欧阳婷萍,邓清禄,周厚云,匡耀求,黄宁生,乔玉楼;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评价[J];资源科学;2002年01期
7 吴九红,曾开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水利经济;2003年03期
8 方红远,王浩,甘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强措施浅议[J];人民长江;2003年12期
9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J];海河水利;2003年03期
10 韩俊丽,段文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研究[J];中国水利;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2 佟长福;李和平;;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邹进;何士华;张友权;;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开发与潜力挖掘[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5 杨雪梅;石培基;宫继萍;董翰蓉;张光永;;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城市适度规模研究——以石羊河流域凉州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夏军;;华北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张晓炜;刘喜峰;牟丽丽;李兆宇;;BP神经网络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周阳品;;多目标决策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强;杨永德;姜兆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力[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军;两当县水利建设提升水资源承载力[N];甘肃日报;2009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邢开成 通讯员 刘学锋;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面临挑战[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赵雪雁 张志良;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N];人民日报;2003年
4 李真;维持长江健康生态[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王经国 周文凤 任东升;吉林省省长洪虎提出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情注生命之源 守护发展“命脉”[N];山西日报;2011年
7 吴铭;用好水资源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金文;警惕千岛湖重蹈滇池覆辙[N];中国渔业报;2005年
9 记者 王伟 杨学聪;“十一五”节水目标提前完成[N];经济日报;2010年
10 范建勇;农业灌溉是华北地下水超采主因[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文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宏江;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郎连和;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晓黎;洮河流域水资源最优调配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绿洲水资源管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屈国栋;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方案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马彩虹;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风险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薇;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滕南;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建蓉;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慧;基于统计学法的赣江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安全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薛然;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付一夫;基于SD模型的霍林郭勒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封金利;基于SD模型的铁岭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丛远飞;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饮马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占永;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预测模型及软件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书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军凯;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0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47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