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GIS的榆林市水资源评价与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1:25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而开展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依据,也是与水资源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前提。因此,开展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以及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Microsft office Access 2003与SuperMap Deskpro 5中的空间分析、叠加分析、栅格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构建了榆林市水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信息库;并以榆林市为例,开发了基于Visual Basic 6.0与SuperMap Object 5技术的水资源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1)榆林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2.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4.8亿m~3,水资源总量为32亿m~3,地表水可开发利用量为10.2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5亿m~3,而现状已开采的地表水资源量为3.9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39亿m~3,表明榆林市水资源尚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从榆林市水质上来看,榆林市地表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多为Ⅲ~Ⅴ类水,浅层地下水较好,但局部地区,如定边内流区矿化度高达20g/l,水质较差。(2)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规模,但尚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从各行政区来看,横山县、靖边县和神木县对V_2的隶属度较大,表明这三个行政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持续开发下去,将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必须进一步研究对策,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府谷县、吴堡县和佳县对V1级的隶属度较大,表明这三个行政区水资源尚有开发潜力,水资源供给情况比较乐观;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子洲县、榆阳区、清涧县对V_2级的隶属度相对较大,表明这六个行政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供水具有一定保障,可承载该区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通过Visual Basic 6.0与SuperMap Object 5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水资源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方法切实可行,而且将系统用于区域水资源评价信息管理,有利于提高水资源评价的工作效率,推动GIS技术在水资源评价方面研究,为水资源评价信息管理提供了新方法与途径。
【图文】:

等值线图,榆林市,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图 3-2 榆林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ig. 3-2 years of Yulin City,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contour map

等值线图,榆林市,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图 3-2 榆林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Fig. 3-2 years of Yulin City,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contour ma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V213.4;P2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林建中;;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2 刘荣益;张国祥;;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河川基流量的分析确定——以闪电河多年基流量为例[J];西部资源;2011年02期

3 李文辉;刘传萍;;以平衡计分卡理念构建陕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榆林市政府绩效评估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7期

4 陈玉莲;;浅谈地下水动态观测管理[J];河南水利;1998年03期

5 白林龙;田华;;地下水埋深过程线与降水量开采量柱状图绘图软件[J];河南水利;2000年01期

6 杨玉文;李涛;;山杏育苗与嫁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7 王经臣;;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8 王文亮;韩立峰;于涛;原彪;王晓燕;;张宣盆地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分析[J];河北水利;2011年07期

9 胡凤启;;水资源调查评价内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J];河南水利;2004年01期

10 何镜堂;徐芑南;兰新哲;李恒远;何建宗;;“十二五”:谋发展,话未来[J];中国科技奖励;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如宏;;老干部在社会老龄化中的作为——对榆林市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调查[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2 高进孝;;榆林市老年学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设想[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C];2011年

3 ;市、区统筹巧规划 社区服务人人夸——榆林市和榆阳区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开创社区助老服务新途径[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与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文选[C];2010年

4 曹小星;延军平;;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建国;;榆林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3期(总第87期)[C];2011年

6 刘向明;;金融危机对榆林能源工业经济的影响与启示[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7 方玉川;常勇;李延龙;李增伟;;榆林市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8 鱼智;黑登照;张翔;霍东霞;白成利;;现代农业使榆林农村旧貌换新颜[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吴琳;;西北荒漠化地区宜居环境营造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淳;桑秋;齐元静;卢庆强;;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区规划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榆横煤化工产业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亮 通讯员 张九平 贺引忠;“书香榆林”储备陕北发展“新能源”[N];陕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艾永华;榆林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居全省第一[N];陕西日报;2010年

3 驻陕西记者 王晓民;榆林向饭店自标星级说“不”[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王雄;榆林:让平安成为城市的品牌和名片[N];陕西日报;2010年

5 张振中 王世焕;把榆林的事情办得更好![N];榆林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彦伶 实习记者 毛阿铭;提案助推榆林“风电”开发[N];各界导报;2010年

7 于五喜;市工商局带着问题赴榆林市考察“取经”[N];吕梁日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九平;榆林:让塞上明珠更加璀璨[N];榆林日报;2010年

9 记者 秦建莉 魏宁;榆林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N];徐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骆耀明;榆林在徐举办投资推介会[N];徐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洪宇;区域水资源评价模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刘晓琼;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许继军;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4 文琦;能源富集贫困区农村转型发展态势与优化战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长剑;通辽市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6 郭丽英;陕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动态与优化途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承志;干旱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李绍飞;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徐建新;灌区水资源评价及节水高效灌溉专家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10 王增发;中小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模型研究--无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实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佳;榆林市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琪;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曹小星;榆林市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芊芊;陕西省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赵信峰;平原区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贾永芹;鄂托克旗水资源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林沫;松辽流域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0年

8 高胜超;基于GIS的郑州市水资源评价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曹飞;西部开发中榆林市PRED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杜晓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区域水资源评价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1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51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