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鄱阳湖流域克氏原螯虾的资源状况及长江中下游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5:28
【摘要】:克氏原螯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淡水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迅速扩展至夏威夷、日本、欧洲及尼罗河流域。克氏原螯虾于20世纪30年代初作为牛蛙饵料由美国移植到日本的本州,30年代末由日本引入到中国,在南京和滁县附近地区生长繁殖后沿长江流域自然扩散。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人将克氏原螯虾视为一种入侵物种。最近几年,随着克氏原螯虾商业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使之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种重要的水产资源。尽管克氏原螯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关于该虾的遗传多样性和其资源量的信息仍然比较匮乏。另外,由于栖息地的破坏、过度捕捞及虾病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该虾在分布范围内的资源量状况,因此为了能让该虾的资源量获得持续性的利用,有必要进行资源量调查研究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Bhattacharya's和Von Bertallanfy's的分析方法和AFLP标记分别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克氏原螯虾的种群结构、动力学和长江中下游主要的几个湖泊(鄱阳湖、洪泽湖、洞庭湖和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系统发生关系。系统地揭示了群体维持较高遗传多样性及传播过程中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的原因,旨在为了获得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多态信息含量等生物学参数,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克氏原螯虾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 1.实际种群分析模型(VPA)分析显示在稳定状态下,各个体长的现存量、死亡量、渔获量随着体长增加的变化曲线关系。首先,捕捞死亡系数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捕捞死亡系数缓慢上升阶段(20~65mm);迅速上升阶段(65~80mm);下降阶段(体长80mm)。这给以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捕捞体长80mm的克氏原螯虾时,都会存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克氏原螯虾死亡率的上升,当我们捕捞体长80mm的克氏原螯虾时,随着体长的增加,捕捞死亡系数会逐渐减少,因此,鄱阳湖流域克氏原螯虾的最佳的捕捞规格应该维持在80mm以上。其次,随着捕捞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增加,浪费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越来越小,因为捕捞死亡系数随着体长的增加会越来越小;最后随着捕捞体长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渔获量也会越来越大。 2.栖息于鄱阳湖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最大年龄是5.58龄,而雄性克氏原螯虾的最大年龄为3.25龄,这暗示着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寿命相对较短的甲壳动物。 3.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和单位补充量资源量(B'/R)分析显示EpresentE0.5,暗示着目前鄱阳湖克氏原螯虾捕捞水平已经超过了最佳的捕捞水平(Eopt=0.5),说明该虾在鄱阳湖流域已经被过度捕捞,因此,应该适当的降低捕捞强度。 4.平均选择体长(Lc)等于70.50mm,暗示了在鄱阳湖流域捕捞克氏原螯虾的最小的捕捞规格应该限制在70.50mm以上;同时捕捞克氏原螯虾的最小的网目的大小应该限制在13.5mm以上。 5.实际种群分析模型(VPA)显示了在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年最大渔获量为3.43×104t,而最大的持续渔获量为(MSY)1.18×104t。 6.克氏原螯虾的自然死亡率范围在0.68~1.11year-1之间,这一参数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养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选用死亡率相对较小的克氏原螯虾作为母本来进行遗传育种。 7.使用5个EcoR Ⅰ+3/Mse Ⅰ+3引物从6个群体139个体中共扩增出89个位点。通过NTSYSpc软件对统计的1/0矩阵进行分析处理。在居群水平上,洪泽湖显示了最大的遗传多样性,PPB=75.74%, Ne=1.4181,H=0.5829, 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pop=0.441,证实了南京是克氏原螯虾入侵中国的第一站。 8.居群间发生了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6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186,居群间的基因多样度(Dst=Ht-Hs)为0.1171,但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91.20%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8.80%来源于群体间;这两种方法都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的分化。 9.主要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UPGMA)表明这6个群体可以分为3组。在本研究中由基因流、选择、种群规模、种群规格、人为媒介的传播及基因流水平等因素所组成的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克氏原螯虾群体所发生的遗传分化。这些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为克氏原螯虾的育种工作和选择高质量的母本用作繁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即人们可以选择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用作亲本进行繁殖,而且也野生克氏原螯虾的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10.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的水平,6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说,可通过资源的遗传交流、人为引进等方式来避免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在今后的选育、开发和利用中应充分利用遗传性高的亲本作繁育的母本,促使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9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玉帮;张俊彬;冯冰冰;李家乐;;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分析对紫贻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分析[J];海洋通报;2011年04期

2 韩晓磊;马强;李小蕊;曹昆;陈翰卿;徐建荣;;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3期

3 雒林通;万红玲;兰小平;李三相;;中国大鲵资源现状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刘全超;赵勇强;刘艳庄;高宝嘉;;昆虫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分化的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11年02期

5 闫喜武;虞志飞;秦艳杰;杨霏;王金海;张跃环;杨凤;张国范;;菲律宾蛤仔EST-SSRs标记开发及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1年15期

6 欧阳吉隆;周永灿;吴学贵;戴小连;王世锋;谢珍玉;;海南地区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7 谷峻;张静苗;贾瑞宗;陈文新;;山蚂蝗慢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J];微生物学报;2011年10期

8 王锦;何承中;党承林;黄瑞复;;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黑花韭与多星韭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J];广西植物;2011年03期

9 魏尊苗;高鹏;王学征;栾非时;张晓博;;黑龙江省葫芦科白粉病菌RAPD分析[J];菌物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洁茹;李燕;闫硕;张青文;徐环李;;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梨木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J];昆虫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彦群;秦利;李玉萍;王欢;夏润玺;齐永红;李喜升;鲁成;向仲怀;;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比较(英文)[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春晓;李悦;沈熙环;陈雪梅;;油松10个天然与人工群体两个同工酶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丁平;刘瑾;仰铁锤;邱金英;;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沈镝;朱德蔚;李锡香;宋江萍;;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郭江波;赵来喜;;中国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祁建民;梁景霞;徐建堂;林荔辉;陶爱芬;方平平;吴建梅;;应用SRAP与ISSR分析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方平平;郑鹭;祁建民;林荔辉;吴建梅;陶爱芬;;蓖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ISSR分子标记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林新春;俞志雄;裘利洪;肖国民;刘力;;濒危植物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袁理春;;丽江山慈姑遗传多样性研究[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10 邓洁;路国辉;王英强;;黄花大苞姜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2 柳富荣 李振;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法[N];中国渔业报;2006年

3 章文敏 胡廷尖 周颖 王雨辰;克氏原螯虾苗种繁殖与养殖[N];中国渔业报;2007年

4 柳富荣 李振;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法[N];中国渔业报;2006年

5 柳富荣 李振;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法[N];中国渔业报;2006年

6 章文敏邋胡廷尖 周颖 王雨辰;克氏原螯虾苗种繁殖与养殖试验[N];中国渔业报;2007年

7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柳富荣 李振;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法[N];中国渔业报;2005年

9 李师民;荆州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促增收[N];中国渔业报;2008年

10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徐在宽;高效水产品种推荐——克氏原螯虾[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礼鸿;枇杷属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及品种鉴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车永和;小麦族P基因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周连第;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邓传良;石蒜属植物系统学及长筒石蒜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石胜友;变叶海棠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6 王红霞;核桃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周兰英;杜鹃属植物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陈庆山;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SSR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10 杨晓军;藏系绵羊遗传多样性及其品种(系)分化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炜;克氏原螯虾肌肉肌苷酸含量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曹玲亮;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宋亮;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性选择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张丽;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主要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5 王奕华;青岛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陈纹;沙棘属几个中国特有类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文自翔;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及生态类群遗传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8 张国强;ISSR分子标记揭示黑斑侧褶蛙中国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彭s,

本文编号:2652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52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