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22:28
【摘要】:作为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海洋资源是赋存于海洋中的物质、能量和空间资源,其开发利用水平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互动关系。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化,伴随而来的海洋资源枯竭、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支撑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在发生转变。因此,测算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并从关系的空间特征出发,研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域差异及规律,对于我国沿海各省区把握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响应趋势和程度,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海洋资源的内涵,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测度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测度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2001—2015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1—2005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从29.342上升为34.259,呈持续缓慢增长态势。2005—2015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波动增长态势,在2013年达到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峰值43.714。广东、山东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响应的波动趋势、滞后期存在明显差异,天津、辽宁、浙江、山东、广西和海南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响应属于波动型响应;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响应属于平滑型响应。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波动类型,各省区海洋资源开发策略的制定应有所侧重。(3)我国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在总体空间分布上,以山东、广东响应低值中心为两极,响应程度向南北方向递增。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在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在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较高。(4)我国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不同响应程度类型在空间上呈部分连片集中,各类型交替不连续分布的特征。广东、山东、福建和天津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01—0.041之间,属于弱响应;河北、辽宁、浙江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41—0.075之间,属于较弱响应;上海、江苏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075—0.150之间,属于较强响应;广西、海南脉冲响应程度介于0.150—0.340之间,属于强响应。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综合指数,海洋资源,时间演化,海洋资源开发


图 3.1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综合指数时间演化Fig. 3.1 Time evolution of comprehensive index of marine resources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从图 3.1 中可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2015 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深化,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1—2005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从 29.342 上升为 34.259,呈持续缓慢增长态势。2005 年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以渔业捕捞和养殖为主,传统的海洋产业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对海洋油气资源、海滨砂矿资源的开发也多限于近浅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层次偏低,广度和深度均有待加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持续增长变化态势,但增速较缓。2005—2015 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波动增长态势,在 2013 年达到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峰值 43.714。随着我国各项海洋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和范围不断加大,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增速明显。但同时,,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洋产业逐步由海洋资源开发向海洋服务转变,且海洋资源环境问题开始显现,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的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但呈波动不稳定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韩增林;杨俊;钟敬秋;;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J];资源科学;2015年12期

2 张云;张建丽;李雪铭;景昕蒂;杨俊;;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稳定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10期

3 高源;韩增林;杨俊;管超;;中国海洋产业空间集聚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08期

4 杨林;韩科技;陈子扬;;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与海洋灾害损失的动态关系研究:1989~2011年[J];地理科学;2015年08期

5 李志伟;崔力拓;;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15年16期

6 王倩;窦思敏;马仁锋;马小苏;袁雯;;中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差异综合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7 于谨凯;莫丹丹;;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研究——基于响应面法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孙才志;孙冰;郭建科;王泽宇;李博;刘锴;;基于“湖泊效应”模型的辽宁省海岸带陆地范围测度及其时空分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5年07期

9 曾浩;余瑞祥;左桠菲;丁镭;;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10 王泽宇;郭萌雨;孙才志;李博;;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赵琪;海域空间层叠利用的用海兼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段志霞;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凤娇;基于混频数据模型的中国海洋经济增长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明;中国海洋经济的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6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56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